从陆河叶氏族人迁徙看客家居住特色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4期   作者:朱桂芳
[导读] 陆河叶氏有上、中、下三大宗祠。其始祖在不同的时间从梅州迁至螺溪镇。是什么促使他们不受时空限制,历经百年迁徙依旧居住在一起。陆河的彭、叶两大族姓占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二,其显著特点是同姓聚镇而居。如县城河田镇以彭氏家族聚居,螺溪镇以叶氏家族聚居,河口镇以朱氏家族聚居,南万镇以陈氏家族聚居等,聚族而居,保留和发扬了璀璨的客家文化。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汕尾  516600
       
        【摘要】陆河叶氏有上、中、下三大宗祠。其始祖在不同的时间从梅州迁至螺溪镇。是什么促使他们不受时空限制,历经百年迁徙依旧居住在一起。陆河的彭、叶两大族姓占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二,其显著特点是同姓聚镇而居。如县城河田镇以彭氏家族聚居,螺溪镇以叶氏家族聚居,河口镇以朱氏家族聚居,南万镇以陈氏家族聚居等,聚族而居,保留和发扬了璀璨的客家文化。
        【关键词】陆河叶氏家族;迁徙;聚族而居;客家文化
       
        一、陆河叶氏起源
        据陆河叶氏宗谱记载:叶氏至47世逌公汉朝太尉,居叶县南顿乡。53世望公,于东汉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渡江迁江苏丹阳句容,俗称“南叶始祖”,居此约85年。至57世俭公于西晋武帝太康二年(公元281年)迁浙江缙云,居此约615年。77世逵公,于昭宗乾宁二年(公元896年)徙浙江湖州,居此约84年。79世仲纲公,于太宗太平兴国年间(约公元980年),迁江苏苏州,居此约155年。81世勤公自苏州北迁京都汴梁(河南省开封),居此约140年。85世大经公,于南宋度宗咸淳二年(公元1266年),任福建制置使,于恭帝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居梅县曾井里,成为梅州叶氏始祖,称大经1世,是螺溪叶的始祖。据载,陆河叶姓的来源有三:一是梅县“南阳堂”即诸粱85世大经公,二是诸粱75世曰洙公,三是诸粱75世曰清公(即海丰“道山叶”始祖)。
        二、聚居螺溪的叶氏起源迁徙情况
        (一)上祠——诸梁93世,大经9世梅友公
        上祠,位于广东陆河县螺溪镇正大村,有叫五星宗祠或沙坝祠,此祠是陆河县叶氏家族的始祖之祠,地位超然、意义非凡。此宗未迁入陆河县前,在梅州居六代(大经公—明伦—怀本—蕡公—应龙—清公—显祖)约134年。约于元末至顺年间(公元1330年),大经7世显祖公偕二子(世蕴、世芬)及前四孙(梅友、梅明、梅实、梅林)自梅州游居江西南部,后徙居广东省南雄市珠玑巷石井头(古称南雄府保昌县珠玑里)约三十余年。大经9世梅友公于明洪武年初偕子材成等东迁陆河县螺溪镇民田村(古为惠州府海丰县吉康都螺溪洞)开基,成为螺溪叶氏始祖,也是首位到达陆河的叶姓后裔。明万历年间,螺溪传下的九世孙怀梧建沙坝祖祠,俗称“上祠”,又称“五星宗祠”。及至明崇祯元年,十一世孙叶高标考中戊辰科进士,官至礼科都给事时,获崇祯御赐的“职任最为清要”和同僚题赠的“谏议名卿”横匾,悬挂在沙坝祠内。



        (二)中祠——诸梁93世,大经9世梅实公
        大经9世梅实公从南雄珠矶里,先迁到凤凰山下,旋即迁回长乐琴江村,与二兄梅明共建家业。又见长兄梅友在螺溪创业有成,而迁居螺溪良洞(今新良)石阶前(今竹围村)开基。后来,梅实公携带家眷(妻邱氏与子万芳、秀芳等)迁深圳市沙头角盐田,又迁惠州万石坊定居。其长子明芳留居五华,二子贵芳与妻李氏留居螺溪。大经9世梅实公,迁居地点众多,子孙遍布各地,当前广东省诸多叶氏后人是此宗后裔。
        (三)下祠——粱97世,大经13世廷试公裔
        此宗是最晚迁到陆河县螺溪镇,迁入陆河县前,他们在梅州居八代(大经公—明伦—怀本—蕡公—应龙—清公—荣祖—华甫—德茂),至15世德戚公才从永安柘口迁居螺溪镇兆田村开基。明朝正德年间,德戚公6世仲才公倡导创建德戚公总祠——镇楼祠,又称“下祠”。此外,15世德才公(德戚公之弟)后裔后来又从五华平安镇迁居螺溪镇书村村建业。目前陆河叶氏家族中,此宗后裔人口较少。
        元末明初,是外来人口大量迁入陆河的时间节点,此时期社会动荡,天灾不断,为求生计,嘉应客家人开始举家南迁。而陆河县地处广东省东部沿海与兴梅山区结合部,东北邻揭西县,西连海丰、惠东、紫金县,南接陆丰市,北倚五华县,东南与普宁市接壤。从地理位置上看,陆河县是当时迁徙的最好地点,以大经9世梅友公在螺溪镇民田村开基为起点,梅州叶氏家族后裔陆续迁入并定居于此,在螺溪镇形成了叶姓大聚集。
        几度南迁的经验告诉客家人,聚族而居是保障家族安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从血缘上看,陆河县乃至整个汕尾市的叶氏后裔都是诸粱63世德公(生二子:珍、纵)后裔,陆河县叶氏家族开基始祖梅友公(大经9世)、梅实公(大经9世)、德戚公(大经15世)、联芳公(大经21世)四位是大经5世应龙公后裔,新田横垅“敷伍公祠”“兴发堂祠”、上护“凤刚公祠”、海丰“道山叶”的始祖均来自诸粱公64世纵公裔,形成了一个聚族而居的陆河居住特色。
        三、聚族而居,保留和发扬了璀璨的客家文化
        叶氏家族和所有的客家人一样,迁徙中不忘带上祖先牌位和祖训家规。每到一处定居,更是秉承祖训家规做人做事。陆河县叶氏族人,世代严守五条家训:敬祖宗、睦宗族、教子孙、勤事业、崇俭朴。对于衣着服饰、饮食起居,更注重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勤俭节约、不奢靡虚荣。叶氏家族迁入陆河县至今,繁衍30代近10万人,分布河田、新田、河口、上护、南万等镇,世代崇文重教、人才辈出,成为陆河望族。
        在迁徙过程中,客家人建构了自己的文化——客家文化,客家人聚族而居、敦宗睦祖,团结奋进的祖宗家训,是客家先贤为人处世、教育后裔的金玉良言、箴言警语。聚族而居,既是客家人严守祖宗家训的表现,也是团结奋进的客家的精神体现。它既保证了族人的安全,又保留和发扬了璀璨的客家文化。
       
        【作者简介】朱桂芳(1983),女,广东陆河人,讲师。研究方向:地方民俗、教育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