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问题与对策探索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2期   作者:张金华
[导读] 体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西华县第二实验小学 河南 周口  466000
       
        【摘要】体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教师
       
        体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对我县部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问题的分析,提出改善小学体育课堂现状的对策。以期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地学习,发挥体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现状调查
        我们抽取10所小学作为调查对象。10所小学中包括城市小学3所,乡镇小学4所,农村小3所。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调查。
        (一)体育课课时量情况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体育课是否正常开展,开课的课时量是否达到要求,这关系到学校体育课的质量。通过统计调查问卷,小学体育课的开课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育课的发展状况,我县小学的体育课开课状况如下:
        每所学校都有开设体育课,其中10所小学每周体育课的开课数量集中为2节,五年级的体育课开设情况相同,每周开设2节;四年级的体育课每周开设2节的占90%,每周开设3节的占10%。参照《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4-6年级的体育课时数,每周的课时应该是3课时。总体上看,显而易见,10%的四年级体育课即1所小学符合该标准,每周开设3节,90%未达到标准;五、六年级的体育课开设数量均未达到标准,即为100%未达到标准,其中有1所小学六年级的体育课每周只开设1节课。
        (二)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现状
        调查的500名小学生中,125位(25%)的学生“非常积极参与”体育教学,150位(30%的)学生“比较积极参与”体育教学,“一般参与”的有156位,占31.2%,“不积极参与”的仅仅69位,占13.8%。反映出绝大部分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
        (三)学生对体育课满意程度的调查
        学生们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比较高,但也有13.8%的同学不喜欢参加体育课。56%以上的学生认为他们学校的现有的体育设施完全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27%的学生认为体育课内容单一,排在首位。25%的学生指出他们学校的运动场地不安全,学生受伤的事情频繁发生。


总之,学生认为体育课存在诸多的不足,问题越来越多,也会导致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降低。
        (四)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调查
        调查发现,所有的学校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是按行政分班,以各个班为单位,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除了基础形式的班级授课制,其余多为分组教学和现场教学,分组教学分为三种情况:在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中,课堂上随意分组的形式占68%,依次是男女分组占25%,兴趣分组为17%。体育教师在教授新知时,亲自为学生做动作规范,学生也随着模仿。但在教学形式上较为随意,没有体现出新《标准》所提倡的分组教学。
        (五)体育教师采用教学方法的调查
        调查发现,体育课上教师在教学中主要采取方法主要是讲解和动作示范法,调查结果显示:47%的教师在体育课上采用讲解法,30%的教师采用动作示范法,说明讲解法依然是教师在教学中首选的教学方法,而学生喜欢游戏法只占了其中的23%。新课标中提倡的自主合作学习方法,探究式学习并没有体现出来。那么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努力探寻与学生更好合作的“调和剂”。
        二、对策建议
        (一)重视体育教学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逐步增加小学体育教学经费投入,按学生人数合理配备体育器材,有计划、有重点的维修扩大体育场地。学校和体育教师均应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不能认为体育教学仅仅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调剂品”,而应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给学生身心健康与发展的积极影响。体育教师在课前需做好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在课程中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理念,使学生意识到体育学习的重要性。
        (二)优化教学模式
        有效的教学模式是变化的、灵活的、科学的,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教师需要正确看待自身的教学角色,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师生关系。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实现自身教师功能的强化,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堂活动,学生是日常课堂活动的主体,要重视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做好学生体育学习及锻炼过程中的积极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学习意识,实现体育教学效益的提升。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保证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确保日常教学活动的丰富多彩,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及学校的实际教学状况,进行课堂内容的有效性设计,如在体育器材活动锻炼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身体素质特点及主观喜爱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体育能力展开分组式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三)加强体育设施
        小学体育设施的齐全配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在学校层面,按照国家的标准,加大体育设施的投入力度,必须在学校内部设立专项基金,积极建设学校体育设施,学校体育场馆在周末或课余时间应对全体师生开放;在社会层面,体育公共设施应积极面向青少年学生免费开放,增加小学生体育锻炼的机会;在学生层面,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制作些简易的体育用具已便于在体育课上锻炼使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