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教师资格证背景下独立院校教育学课程改革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2期   作者:马超玲
[导读] 教育学课程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主要课程,国考教师资格证对教育学的考试要求较高,既注重知识的记忆又注重知识的运用。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云南 昆明 650101
       
        【摘要】教育学课程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主要课程,国考教师资格证对教育学的考试要求较高,既注重知识的记忆又注重知识的运用。

        【关键词】教育学课程;改革;教师资格证考试
       
        一、国考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分析----以云南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为例
       (一)《综合素质》考试大纲分析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部分设计到的题型是单选题、材料分析题和写作题。其中考试目标方面大纲明确有: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1]其中第一项目标和第二项目标都是需要在教育学课程里面完成的。
       (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纲分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题型是单选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教学设计题。其中要考核的目标是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2]这七个方面的能力要求考生要扎实灵活的掌握教育学知识才能取得很好的成绩,既要进行记忆也要会灵活运用。而考试大纲实际上也给我们的课程实施指明了方向。
        二、《教育学》课程实施现状分析
        目前笔者所在院校采用的是马工程重点教材由项贤明主编的《教育学原理》。该书内容范围涵盖完整的考试大纲需要的内容。但在使用教材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往往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程目标方面
         《教育学》课程目标的表述是:学会教育教学知识并能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理论。很少把每一个章节的内容进行仔细研究和细化教学目标,导致目标过于笼统模糊,不利于凸显课程要达到的细微目标和彰显课程魅力。而且课程注重的是以后着眼于将来,没有谈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课程知识运用,很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
        (二)课程内容方面
        课程内容教材过于的详细和厚重,导致有的教师不知道怎么取舍,平均用力在每一个章节内容上,所以导致重点不突出,该重点讲授的没有重点讲授。不该重点讲授的占用了很多时间。根据考纲的要求需要加入教师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还应该根据时事加入教育最新的消息和政策。紧跟时代的步法。另外有些章节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学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布置成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读书笔记,依次来完善教育学的整体架构。



        (三)教学方法方面
        教育学属于理论性非常强的一门课,采用讲授法无可厚非,但是很多教师在整个学期中都只采用讲授法,很少运用到谈话法,探究法,读书指导法这些方法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单一死板不灵活,导致很多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容易失去兴趣,课堂气氛沉闷。
        (四)教学评价方面
        对《教育学》该门课程的考评平时成绩占了很少一部分,期末考试成绩的占比非常大。因此学生非常重视期末那几天的背诵不重视平时的学习和知识的积累。平时分就是大家的课堂出勤率,过于简化了该门课程的评价,使学生不注意过程的学习。
        三、对教育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
         根据考试大纲的目标细化教育学教材的每一个章节的内容,细化每一个教学目标,根据每个内容设计教育目标和教学环节和选用教学方法。例如教育学的历史发展和起源这一章,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梳理每个历史阶段教育学家的教育思想和代表作。要求我们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怎样达到教学效果呢?可以在课堂上一边讲解知识点,一边让同学们进行笔记的记忆,然后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消化知识,随机抽同学们背诵知识点,增加同学们的课堂参与和感受教育学一部分的知识需要记忆的特点。
        (二)知识运用方面的教学
        教育学的教学过程,要非常注重过程的实施,注重学生的参与。比如针对每个课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积极的思考,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加强学生的认识。例如根据考纲教育学需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会运用实践知识,因此讲到教学这一章节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分组根据自己的专业设计教学过程和环节,然后展开课堂模拟,那么教育学和专业课就紧密结合起来了,锻炼了教育学的实践方面的知识。
        (三)教师知识内涵方面的教学
         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教育学这门课程不仅仅是把教材逻辑讲清楚就可以了,还需要根据国考考试大纲增加学生的课外学习,比如让同学们查询国家颁布的《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关注教师网络,总结出教师应该遵守的道德底线是什么,这个部分建议教师以拓展阅读的方式让同学完成课后作业,从而达到教学效果。也可以下载一些比较好的教育学方面的学习视频,让同学们观看视频,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教育学》这门课程的理论性非常强,如果把握不好特别容易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陷入枯燥无聊的境遇。而且大部分同学认真学习该门课程也是因为该门课程是考教师资格的重要课程。因此作为该门课的任课教师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国考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要求,针对性的设计我们的教育学教学环节,让同学们在课堂上不仅能学到考试需要的知识,而且能真正的增加作为教师需要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素养。也能避免课程陷入过于理论过于枯燥的局面,在学生心中增加该课程的魅力。
       
        参考文献:
[1]http://u3.huatu.com/uploads/soft/190729/660646-1ZH9145430.pdf.
[2]http://u3.huatu.com/uploads/soft/190729/660646-1ZH9145449.pdf.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