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本科生国际交流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2期   作者:刘天真
[导读] 为响应国家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的要求,培养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所需人才,本文从地方高校的角度总结了在本科生培养阶段面临的国际交流的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拓宽国际交流的渠道和方式,推动国际交流工作的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打造高素质的人才,加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努力。

       保定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为响应国家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的要求,培养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所需人才,本文从地方高校的角度总结了在本科生培养阶段面临的国际交流的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拓宽国际交流的渠道和方式,推动国际交流工作的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打造高素质的人才,加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努力。
        【关键词】国际化背景;本科生;国际交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鼓励学校优势学科面向世界,支持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合作组织、国际科学计划,支持与海内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目前河北省处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紧邻经济发达、教育领先的国际化都市——京、津,为首都经济圈承担着重要的人才培养任务。保定作为距京津最近的城市,紧邻雄安新区,也是河北省最重要的高校驻地之一,面对高素质、国际化视野的人才需求,也在努力推动高校本科生的国际交流工作。
        一、地方高校本科生国际交流现状
        (一)国际交流的渠道进一步拓宽
        保定市集中了多所省、部级及市属高校,涵盖省重点高校、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据调查,大多数院校已经具有多年的国际交流经验,与美国、英国、日本、俄罗斯、荷兰、韩国、德国、加纳等国家进行过多人次师生访问和学术交流。在研究生的招生上,国际院校也对具有国际交流经历的学生有政策上的倾斜,使学生就读研究生的机会增加。
        (二)国际交流方式多样
        保定市高校不仅定期选派优秀在校本科生定期到国外合作高校交流学习,以互认学分学习专业课程,还在寒暑假期间组织学生进行短期交流实践活动。同时邀请国外高校的管理人员和专家进校为本科生开展学术讲座,让学生及时了解国际上的专业动态、国外的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最新发展。
        (三)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的积极性有所提升
        以往受外语能力、经济状况的影响,本科生对于国际交流的态度不积极,而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和生活条件改善,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倾向于乐意接受并有能力接受短期国际交流的机会。从对比国际交流申请的报名学生人数情况来看,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的积极性有很大提升。
        二、地方高校本科生国际交流存在的问题
        (一)国际交流的专业性强,参与人数比例偏低
        保定市高校往往针对某个学科为重点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这就给想要参与国际交流的其他学科专业学生带来了局限。此外,参与国际交流的学生总数较少,与浙江省、山东省、等同等高校相比比例偏低。
        (二)高水平国际交流院校不多
        由于地方院校国际交流合作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受自身多种因素限制,合作院校较少,合作内容也不够完善,学生可选择的院校少,难以选择到心仪的院校。



        (三)国际形势对国际交流产生一定影响
        当前国内形势比较稳定和谐,而世界上部分国家或地区仍存在恐怖主义、难民问题和地缘政治风险,出于人身安全的考虑,参与国际交流给部分学生和家长产生一些心理影响,也给留学生管理工作国际交流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三、地方高校本科生国际交流发展的对策
        (一)邀请外方专家教师团队进校教学
        通过定期邀请外方专家或教师团队进校开展教学,不仅能够让更多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国际交流合作,而且还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与专家或教师进行交流、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积极推进本校国际化
        在推动本科生国际交流的同时,也应重视本校国际化的实施。但通常情况是忽视国外来访的留学生,这样就缺少了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高校在国际化过程中往往采用“区别管理,区别对待”的方式。单独开设留学生宿舍、留学生编班上课等方式,影响了别国留学生与中国大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高校应当强化国际化发展战略,使本校国际化。
        (三)搭建课程共享平台,丰富国际化优质课程资源
        借助互联网与合作国外高校共同搭建课程共享平台,不仅可以引入国际优质课程资源,为学生学习国际优质课程提供方便,丰富学习资源,还可以鼓励学校教师建设优质国际化课程资源,借鉴或引入国外优质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拓展学生国际交流活动的模式。
        本文以培养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为出发点,分析了国际化背景下地方高校本科生的国际交流现状、存在的问题,探寻了一系列对策解决方法和对策,为拓宽国际交流的渠道和方式,营造良好的校园国际化氛围,拓宽高校生交流领域,推动国际交流工作的发展而努力。高校本科生教育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从培养目标、理念、途径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和落实,使高校本科生国际化培养真正地落实到实处,为京津冀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裴钰鑫.本科生国际交流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0):195-196.
        [2]李玉婷.地方本科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01):132-133.
        [3]杨新锋.新建本科院校的国际化合作与转型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16,37(24):48-51.
        [4]孙晓波.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8,41(07):159-161.
        [5]周文涛,罗晓庆.谈大学生国际化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才智,2017(14):159-160.
       
        【作者简介】刘天真(1975),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教育研究。
        【课题研究】保定市教科所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1640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