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语文和谐课堂的创设策略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4期   作者:陶海平
[导读] 本文简述了小学语文和谐课堂的创设策略,并以《坐井观天》一课为例对和谐课堂的构建重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平阳县腾蛟镇第一小学 浙江 温州 325400
       
        【摘要】本文简述了小学语文和谐课堂的创设策略,并以《坐井观天》一课为例对和谐课堂的构建重点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和谐课堂
       
        和谐既是社会的追求,同时也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具有不同特性的事物互相融合、共同发展是和谐的重要思想内容。小学语文和谐课堂的构建使得教师、学生以及环境三者之间实现了辩证统一,不同的角色在和谐课堂中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作用,保证了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是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基础。
        一、创设民主的课堂人际关系,把握和谐课堂重点
       (一)关爱学生
        想要学生对语文学科充满兴趣,让学生喜欢上教师的教学风格是重要的前提条件,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热情,继而转变为学习的动力,奠定了和谐课堂的构建基础[1]。因此,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提升自身教学素质为基础,充分发挥教师这一角色的独特人格魅力实现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既是提升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同时也是关爱学生的重要表现,体现了和谐课堂的重要内容。包括日常的工作热情、讲课时积极良好的情绪以及真诚的微笑,都会在无形之中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带给学生独特的情感满足。
       (二)尊重学生
        和谐课堂的另一重点内容就是协调,但实际情况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十分常见,师道尊严是课堂约定俗成、不可触碰的关键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就会逐渐形成单一的教学形式。再加上教师灭有充分给予学生尊重、平等的权利,一味地的知识灌输不仅降低了学习效率,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活泼天性都在这一过程中被逐步扼杀,师生间的距离增大,缺乏必要的平等沟通对话过程,恶性循环下师生间的隔阂越来越大,极大的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应首先认识到师生平等的重要性,以和学生交朋友的形式拉近师生间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2]。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人格尊严与鲜明个性的保护,避免一些有损学生尊严的事情发生。例如体罚学生、大声训斥、嘲笑、冷落等,应学会鼓励学生在某些方面取得的小成就或是欣赏学生的独特个性等,尊重学生的爱好与特长。学生在被尊重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角色作用,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打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后续构建和谐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自主的教学关系,放飞和谐课堂的灵魂
        随着课程改革工作的逐步推进,和谐的语文教学模式成为了新课标的重点要求,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基础以及新鲜事物的深入探究能力的关键因素,在和谐课堂的基础上保证了学生的全面发展[3]。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教学关系与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性,具有自主开放特点的教学关系是实现教师引导与自主学习意识有效结合的重要基础。
        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被充分尊重自主权利的课堂氛围下提升创新与创造能力,掌握多种问题解决方法与符合自我学习特点的学习途径,学生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能力,这也是提升教学效率、实现创新学习以及个性舒展的必要环节。另外教师应鼓励学生一闪而过的灵感以及不同于常规的问题思考方式,并针对这些方式的主要内容给予学生积极正面的评价,从而达到愉悦学生心理体验的重要教学目标[4]。教师在鼓励学生时不仅仅要表现出语言的情感性,同时应加入更多的情感表现元素,例如独特的鼓励手势或是其他体态动作等,从而让学生在鼓励中获得成就感与愉悦感。学生在有不同问题解决意见的时候应充分给予学生讲解的自由权利,延迟常规的判断可以使学生产生更多创新性的想法,包括进一步增强表达自身想法的愿望,避免独特的想法还没有表述就收到抑制的情况发生,要鼓励学生表现自我从而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



        以《坐井观天》一文为例,为了提升学生创造性能力并逐渐形成创新性意识,教师对这一章节的内容也进行了适当的课题延伸,以“青蛙若是跳出井口后会发生什么?”为主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进行话题训练。学生在热烈的课堂气氛中也会踊跃发言,有的学生说小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一望无际的原野和连绵不绝的大山,被外面美景震撼到的小青蛙再也不想回到井中去,小青蛙也是十分高兴[5];还有的学生说小青蛙跳出井口后在小鸟朋友的帮助下搭上了飞机开始了自由的旅行,学习了很多新的知识成为了一只有丰富学识的有独立思想的青蛙,在外面的世界开始了幸福生活。在这样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学生的话题训练热情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表达自己的思想后教师也会给予一对一的表扬。但这个时候有学生提出了不一样的说法:“小青蛙跳出井口后重新回到了井中。”学生们听到此种说法后都笑了,因为和正常的答案不一样,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往下说。学生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发现很多小溪上漂浮着大量的垃圾,还有别的小青蛙被人类捉走当玩具以及各种不利于生存的情况,青蛙想了想还是回到井中最为安全。这样不同的想法不仅具有创意性,同时也从侧面表现出来创意教学的效果,教师应经常鼓励学生跳出课本的本身,发散自己的思维对书本中蕴含的道理深入思考,这也正是和谐课堂想要达到的最终教学效果。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完全就是知识的单一灌输过程,课堂沉闷,学生的创新性意识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作用无法发挥,导致学生的发展受到了严重抑制。课堂氛围与教学效果不仅仅只是与学生的个人原因有关,教师同样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氛围引导与效果实现重要的决定作用。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书本内容创设对应的情境,以小品、话剧等形式鼓励学生将课本内容生动的表现出来,从而创设出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得学生逐渐深入到自主学习的活动中。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对于不断提升自我文化素养的作用还远远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出引导作用为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做好铺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例如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在阅读前向学生提出一些有关小鸟与青蛙的语气问题,让学生学会根据角色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角色的话[6]。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同时深入探究角色特点,激发学生深入研读课文的学习兴趣。
        在对课文进行深入解读的时候能够注意到课文中有两处重点描写了小鸟与青蛙的笑,这里的笑的意思是不同的,表达出的情感也有较大差异。正确的理解是青蛙的笑是狂妄自大,小鸟的笑表达出了真诚相劝青蛙的态度。学生对此有不同解读的时候不要急着否定,应引导学生重新阅读文章,并指出文章中的重点语境,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想一想是否会得出不同的答案。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促进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的重要前提,学生在这种课堂氛围下也敢于说话与争辩,不需要顾忌是否说错答案,有效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体可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这样的引导过程既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避免了当堂否定学生给学生带来的伤害,这也是打造和谐课堂的重要目的之一。
        综上所述,和谐语文课堂是学生发展与成长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强化学生思维能力与独立思考意识的前提条件。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增强更能充分发挥出和谐课堂的重要作用,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雪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和谐课堂的构建策略[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6,(2):24-24.
        [2]王永.构建小学语文和谐课堂的策略[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8,(8):66.
        [3]何艳丽.浅议尝试多样教法,打造小学语文和谐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8,(9):138.
        [4]朱卫芬.如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建构和谐课堂[J].课外语文(上),2016,(5):130-130.
        [5]陈慧巧.探析小学语文怎样营造课堂气氛[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3):79.
        [6]贾福琼.浅议小学语文如何营造课堂气氛[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7,(2):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