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高中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探究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4期   作者:罗叶建
[导读] 素质教育要求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分析了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性的策略,以便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

        广安第三中学校  四川 广安  638002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分析了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性的策略,以便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生;历史;策略;主动性
        
         高中历史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性、唯物史观、思维能力等,在素质教育下,高中历史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历史学科在高中教学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思路比较单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方式得到了更新和丰富,很多教师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也设置了很多教学活动,吸引了学生参与到历史学习的热情,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高中历史教师仍然使用比较陈旧的教学思路,过于注重对学生理论层面的教学,在课堂上开展灌输式的讲解,学生也只能被动的接受,有些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认为课堂时间有限,为学生讲解更多的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历史素养就会更高,其实枯燥的讲解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反而会引起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抵触心理,不利于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教学活动较少
         教学活动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活跃课堂氛围,并吸引学生对历史探究的注意力,对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忽视了教学活动的意义,即使开展教学活动也常常流于形式,对学生的教学效果不强,加上部分教师对高中学生的学习现状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在设置教学活动时与高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不相符合,使得学生不愿意参与到历史教学活动中。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涵盖了丰富的人文主义,涉及的内容比较多,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样历史教学的效率才会更高,如果教师的教学活动趣味性不强或者没有吸引力,就很难提升学生的主动性。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性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其对新奇的事物更具有学习的积极性,在以往的教学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氛围比较沉闷,对学习缺少吸引力,教师在课堂上具有绝对的“权威”,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难以显现。因此教师首先应该为学生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与学生构建出平等的师生关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设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其不仅能够将教育资源进行共享,同时也能够借助图片和视频的方式,将抽象的历史知识转变为图片和视频的形式,比如: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微课等,为学生展示历史图片以及相关的资料等,将英国在革命之前的社会现状,以及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过程,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对资料的观看和思考,让学生正视历史,并使用辩证的方式看待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培养高中生的唯物史观,强化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性。
        (二)开展多元化的历史教学活动
         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的学习不能简单的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还需要教师为学生设置出多元化的历史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从活动中感知历史,并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并获取历史学习的正确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比如:在学习了“卢沟桥事变”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布置以“勿忘国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卢沟桥事变的历史原因和给中国造成的影响,借助互联网技术搜集史料,将其制作成为海报、PPT或者报告等形式,每个小组完成探究任务之后,在课堂上展示研究成果。教学活动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能动性,学生成为了历史学习的主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协作意识,为学生以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提升了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
        (三)加强互动,启发学生的智慧
        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注重教的环节,还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学”的环节,在培养学生主动性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全面的了解,然后为学生设置适合的历史教学方案。首先,教师应该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鼓励学生积极预习历史学习内容,不懂的问题查找资料或者讨论解决,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同时在教学中还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启发教育,设置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对历史的研究与探索。比如:在学习“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哪位同学对孝文帝有了解?孝文帝为什么要改革?改革给北魏带来了哪些影响?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并让学生梳理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思维导图,用图解的方式清晰的展示出知识架构,逐步掌握学习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导入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进行思考,使得学习的目标更加清晰,让学生能够把握学习的主线,自主分析和思考,对提升学习的效率十分重要。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首先需要教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有全面的分析,并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置出适合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而强化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宋宏伟.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4):162.
        [2]黄真辉.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构建高中历史兴趣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8(04):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