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 促进特殊教育公平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2期   作者:余明红
[导读] 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教育政策。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发展中存在着种种不平衡现象,这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办好特殊教育的目标是相违背的,特殊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只有改善这种状况,才能有效地促进教育公平。

         武汉市儿童福利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促进教育公平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教育政策。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发展中存在着种种不平衡现象,这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办好特殊教育的目标是相违背的,特殊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只有改善这种状况,才能有效地促进教育公平。本文列举了这些不平衡现象并初步地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改进的对策。
        【关键词】教育公平;特殊教育;不平衡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这一决策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办好特殊教育。而“办好特殊教育”则意味着不仅要有特殊教育,更要有高质量、高水平的特殊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存在哪些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第一、城乡特殊儿童受教育情况差别较大,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在农村,并不是全部特殊儿童都能接受到适当的教育,很多农村残障孩子根本入不了学,即使有一些特殊教育学校或场所,但其教育质量和硬件设施配备严重落后于城镇居民。很多家长也觉得残障孩子入学也不会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和获得进步,去学校还可能被人欺负,不如在家里学习干活。一些偏远地区的落后观念造成了这些特殊儿童丧失了受教育机会,一旦儿童的一些学习关键期错过,后期很难再弥补。
        第二、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特殊教育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比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特殊教育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不论教育环境还是教育质量都比其他地区优越。大城市与中小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这当然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同地区特殊教育机构或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由于特殊教育领域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各种机构之间的硬件设施、师资配备等差距较大,有些针对性较强的康复治疗机构相对公立学校来说,教学环境、教育手段都比较优越,但是收费较高。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残障儿童只能选择公立学校就读,而公立学校的资源也是很有限的,如果进不了适合的公立学校,这无疑是造成残障儿童在教育起点上的不公平。



        第四、教育机构和学校内部也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每个班都有一些各方面发展很不错的学生,也有一些能力较弱的学生,发展较好的学生容易得到老师们的关注,而一些发展有障碍的儿童就更容易被忽略,尤其对于残障孩子来说,个体差异性更大,有些连生活自理能力都成问题,但他们也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能力发展较好、家庭条件较好的儿童可以有更多的受教育机会,而能力发展较弱、家庭条件差的儿童最终可能无法适应社会和就业,这种不平衡极大地影响到了教育公平。
        二、关于改善特殊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促进教育公平的几点看法
        促进教育公平,一要确保所有儿童受教育权利的平等。二要确保特殊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的平等。国家投入的特殊教育资源是否均衡配置应该作为评价公共教育政策是否公平的重要指标。
        促进教育公平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前面提到的城乡和地区特殊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造成的。在国家有限的教育资源中,投向不同地区的比例是有很大差别的,总体来看,投向东部地区的教育资源最多,中部其次,而西部最少,投向城镇的教育资源要比农村多,有数据显示,这一差距还有继续拉大的趋势。要改善这一状况,国家首先应加大对特殊教育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其次是立足国情、因地制宜,让公共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推动农村同城镇、中西部同东部的教育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尤其是社会上的一些残疾儿童和被遗弃的儿童等应得到国家和社会更充分的关注和照顾,鼓励和提倡社会各届给这些“弱势群体”以不同形式的资助,使他们受到应有的教育。
        政府应采取措施尽量缓解地区中各类特殊教育机构和学校之间的差距,促进相对的公平竞争。尤其有必要进行一定的调控,使学校之间的资源配备相对平衡,使各种家庭条件的儿童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教育部门要认真贯彻特殊教育的方针、政策,拟订有关行政法规、重要规章制度和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同时加强学校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扶持,实行帮扶带的策略,只有相互交流得多,才能缩短他们之间业务水平方面的差距,促进特殊教育环境的改善,提高教师素质,这对教育质量的提高有很重要的意义,社会力量所办的培训机构、教育机构也有必要进行一定的规范。
        进入21世纪后,西方学术界便提出了“给每一个人平等的机会,并不是指名义上的平等──机会平等,而是要肯定每一个人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是适合每个人的特点的”的观点。要解决儿童发展水平不平衡的问题,关键看教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平等的对待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选择性的提问一些学生而冷落另一些学生,对自己偏爱的学生过多的照顾。教师应在一日生活的教育中尽力去营造一种平等、公平的氛围,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使他们之间的不平衡得到缓解。给那些处于弱势的学生多一些关爱,他们长大了才能在社会上立足、回馈社会和他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