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关于后进生转变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新纪实》2020年第2期   作者: 蒋倩倩
[导读] 后进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广义上说,谁没有经历过一个“不如别人”的阶段呢?成功本身就是动态的、多角度的概念,有小成功、中成功,还有大成功;有身体发展的成功,心理发展的成功,还有学习发展的成功。本文主要对后进生转化的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  江苏 苏州 215600
        【摘要】后进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广义上说,谁没有经历过一个“不如别人”的阶段呢?成功本身就是动态的、多角度的概念,有小成功、中成功,还有大成功;有身体发展的成功,心理发展的成功,还有学习发展的成功。本文主要对后进生转化的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班级管理;学困生转变;研究
        一些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变成了学困生,进步不大。慢慢地,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学习成绩越来越不理想,有的学生,甚至无心向学。下面,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从几点来谈谈改变后进生的一些做法:
       一、承认和强调学生具有学习和发展的潜能
       一个学困生不是一早就注定的,也不是一开始就形成的,它有一个慢慢的过程,这个慢慢的过程,存在许许多多的因素。这个因素,与家长和老师有着紧密的关系。有时候,还是家长和老师造成了一个学困生。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承认和强调学生具有学习和发展的潜能,希望教育认为,“当代青少年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但潜能转化为智慧和能力,要通过在良好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下,形成健康稳定的希望心理,点燃内在希望之火,增强内部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智力的激活度,才能把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达到全面提高素质的目的。”家长和老师,要让孩子相信“我能行”,相信孩子是一座待开发的金矿;相信孩子生下来就具有成长为圣人、贤人、智人、能人、好人的潜质,每个孩子都有向善、成才的愿望。家长和老师,要唤醒孩子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孩子以最佳的精神状况自觉地参与各种教育活动,从而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主动、充分、和谐发展的教育。
        我接触过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他的学习成绩,一年级就开始不好,他的父母总认为,自己的孩子天生就笨,不聪明,上幼儿园时,就比别的小朋友接受能力弱。在小孩面前,说的都是有损小孩的话。但我觉得,这个小孩,除了学习外,其他的事,一学就懂,很聪明。我跟他聊天时,小孩很伤心地告诉我,他爸爸妈妈说他不是学习的料,长大不会有出息,所以他不喜欢学习,学习成绩就越来越不理想。原来,小孩变成后进生,是父母的言行造成。多么可悲啊!了解情况后,我从他的父母入手,先教育家长,要承认孩子具有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多进行鼓励,让孩子相信自己“我能行”。
       小孩的父母改变了教育方法,与老师一起,通过一个学期的教育,小孩由一个后进生,成为了一个优生。可见,每一个人都是可造之才。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学习习惯可以改变孩子的未来:有时候,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让家长最为烦恼的不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学习习惯:一项调查发现,48.6%的家长“对孩子最不满意的是习惯差”,76.5%的家长认识到“习惯的好坏决定着学习成绩的好坏”。老师会深刻地认识到,真正左右学生学习成绩的往往是那些看似毫不入眼却根深蒂固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不仅仅影响显露在外的学习成绩,实际上正是学习习惯引导着整个学习方式和学习效率的改变。它可能让学习获得成功,也可能让学习成为烦恼;它可以是优胜者的助手,也可以是失败者的陷阱;它或许是一种财富,也很可能是一种负累:孩子要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好习惯是打开一扇成功之门的钥匙,同样,不良习惯也是走向失败的潘多拉魔盒。有人这样说过:“开始,我造就习惯,后来,习惯造就我。”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慎始则善终”,为小孩健康的人生奠基。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黄万胄在《教育希望探索》中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个秘诀。”在学习上,我们首先就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通过“积极地期望、成功的机会、鼓励性评价”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平时的教育中,着力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积极进取的个性心理品质。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取得成功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使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兴趣,调动情感,提高希望心理健康水平。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顾明远教授认为:“成功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都能在学习上、事业上获得成功。”
       在课堂上,我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当小老师,进行“一帮一”的教学,轮流当班干部。这样做,学生的自信心上来了,觉得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困生最讨厌的是阅读和写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后进生的阅读、写作水平,我培养全班学生读书的兴趣,把他们引入一个神奇美妙的书中世界,使学生的生活变得五彩缤纷,乐趣无穷,使孩子与中外大师进行心灵的会晤。
       在班上,我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生亲近阅读,走进经典,博览群书,通古今、辨事理、开眼界、阔心胸。与好书同行,培育书香学生。配合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读书卡和读书手抄报,办起具有本班特色的图书角,学生交换好书来看,每天坚持写读书笔记。学困生在优生的带动下。慢慢地对阅读感兴趣。好书看多了,阅读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也跟着提高了。
        每一位教育者,都有自己一套改进后进生的方法。我坚信,只要我们充满信心,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有效沟通[J].刘玉秀.中国校外教育.2016(S2).
        [2]浅谈班级小助手的培养[J].胡震琴.中国校外教育.2013(28).
        [3]浅析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J].陈莉欣,杜梦雅.教育教学论坛.2017(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