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浅析吴锋瑕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13期   作者:吴锋瑕 李俊
[导读] 最近几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
        摘要:最近几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很多城市河道在规划设计中都会遇见诸多隐患,这不仅限制了河道功能的开发与利用,更困扰了生态景观建设,对城市的长期稳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原则,然后研究了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管理措施。
        关键词:生态景观;河道规划设计;水利工程
       
       
        前言:一个区域内最富魅力的景观要属河道了,对当地居民而言,河道能为其创造一个舒心、愉悦且与自然贴近的场所。但是,最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河道在水利工程建设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盲目的追求效益,这一原因促使河道规划设计直接陷入困境,削减河道在区域建设中的实际功能,对生态循环系统受到影响,进而破坏区域的生态景观建设。为此,在长期发展理念的背景下,在增强生态保护与建设美丽中国政策的指导下,各地区在河道规划设计中,应有效融合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进而有效实施河道的规划设计,为人们提供舒心、愉悦且与自然贴近的场所。
        1设计原则
        1.1整体性的基本原则
        河流的生态修复和管理工作应该站在可持续性、长期性、大景观尺度的前提下展开,可以使得河流生态修复工作的效果更加突出和长久。通过相关研究我们发现,通过对河流生态修复工作中融入大景观尺度可以使得修复效果更好,且修复效率更高,且成功性会更高。河流生态恢复工作的整体性就是以结构和功能为出发点,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的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方法,而不是仅仅站在河道水文系统修复这一狭窄的角度内展开修复工作。所以,针对改善河道生态系统,相关工作人员要站在生态系统整体的角度进行分析,更好地处理不同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展开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
        1.2生态性的基本原则
        生态景观环境与水利工程的协调性需要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保证。在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一定要秉承生态性的基本原则。详细而周密的勘察当地地质、地貌环境,对河流泥沙的移动、生物多样性、河流侵蚀等资料进行全面搜集,对当地水资源情况和水系变化规律进行了解,将其作为设计的根据,同时对水利工程各个阶段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拟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保障水利工程建设不会破坏到生态环境。
        1.3反馈调整的基本原则
        生态水资源系统的发展的过程非常漫长,一旦遭到破坏,短期内无法恢复。在系统演化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结构将会越来越复杂,这样不仅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实现系统多样性,而且提升了系统的外部阻力。通常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都是在相对成熟的河流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建立类似的健康水利工程系统,工程建成后,水利系统将进入自然演替过程。然而,由于系统的演替不能完全模拟,存在的不可预测因素非常多,以致于水利系统不能完全恢复到原始自然生态系统的最佳状态,这就需要一种管理机制来最小化现有的危害。通过生态环境检查、评价和调整的管理过程,第一时间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生态水利系统的顺利恢复。


        2管理措施
        2.1强化管理与控制垃圾排放
        为有效融合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需要从长期发展角度出发,科学、有效的实施河道水污染治理工作。首先应加强河流上游企业污水治理与监测工作,对污水排放进行控制,通过集中处理方式,对水资源利用率进行提升。其次要分类处理并循环利用水系内的城市居民生活污水。最后要科学、有效的制定保护河道两旁生态景观的措施,与此同时,对绿化工程进行积极开展。在城市建设中融入河道规划建设,将政策及其他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进一步开展河道治理与建设工作。
        2.2科学、有效的实施水资源保护工作
        河道疏浚是防汛抗旱的关键内容。若想有效应对洪水问题,确保排泄畅通,推进城市长期发展,只有对河道处于正常的蓄水能力状态进行保持。为此,一定要科学、合理的实施河道总体规划。在河道整体规划设计之前,需将调查工作做好,确定河道现状,确保河流宽度,将河道深度进行合理增加,保障可以提升改造后的河道的运行能力。在保护水资源方面,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如政策、宣传及监督管理等方面,拟定一套完善的策略,鼓励全社会主动参与保护水资源的工作中来,将污水治理工作做好。
        2.3科学、有效的实施河道治理工作
        应根据河道基本情况,对水砂情况、河道边界条件等进行明确,进而科学运用治理策略,科学选取水利工程布设方式,最终有效实施河道治理工作。考量到河道治理工程量较大,交通运输条件会对其进行限制,所以在对治理方案进行设计时,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做到就近取材。在河道治理工程中,对新材料、新技术进行积极使用,确保治理效果。此外,对监管力度进行加强,实现动态化监测河道水质情况,对河道水体流失情况进行实时掌握,以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将相应的处理工作做好。
        2.4科学、有效的开拓城市生态走廊
        最近几年,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生态走廊,建设生态走廊能有效保全城市的生态景观,与此同时,在生态走廊建设期间会实施各类景观建设,可进一步促进城市的生态发展。在建设城市生态走廊期间,应将河道作为主要根据,因为生态走廊的基本要求是当地区域拥有线性景观,因此可将挡水坝建设在河道两边,同时将各类景观建设在这类硬件设施上,最终构成生态走廊。在建设硬件设施期间,需要通过各个设施的建设如涵洞、水泵等,让生态走廊的水利工程作用发挥出来,最终有效融合各类硬件设施。
        结束语:
        总而言之,河道规划设计工程综合性非常强,所以不但要考量经济社会因素,还要考量生态因素。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我们应对河道规划中水利工程与生态景观建设间的关系进行积极探索,不但要通过河道资源来确保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要为居民提供提供舒心、愉悦且与自然贴近的场所,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罗云洪.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10):205-206.
        [2]杨莉.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浅析[J].黑龙江水利,2017,3(05):68-70.
        [3]徐枫.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
        [4]罗云洪.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10):205-206.
        [5]陈隐石,汪院生,吴玮,等.农村生态河道建设规划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4):29-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