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短肢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分析廖秉良

发表时间:2020/7/7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39卷2月第5期   作者:廖秉良
[导读] 近年来,随着建筑结构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技术,并取得良好效果。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建筑结构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技术,并取得良好效果。文章总结施工实践,对短肢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特点、施工工艺以及适用范围等,进行详细分析,以供广大施工同行学习和参考。
        关键词:短肢剪力墙;技术;工艺;高层建筑

前言
        随着建筑技术不断进步,我国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已成为主要的结构形式,其中高层建筑中采用剪力墙结构是优选方案,施工人员在应用这种技术进行施工时,要熟练掌握其施工工艺,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保证工程在合同规定时间内顺利交付使用,实现企业预期经济收益。
一、 高层建筑短肢剪力墙结构施工工艺及优点分析
1 高层建筑短肢剪力墙结构施工工艺概述分析
        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可以有效和建筑平面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利用间隔墙,改变建筑物的竖向结构,这样就可以避免建筑在使用期间出现部件冲突等问题。
该结构可以任意调整墙体数量和位置、肢长等参数,同时利用这个特点,可以计算结构的抗侧力,增加建筑结构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不同的规格尺寸以及布置等,对结构高度中心位置进行调整;对结构内部空间进行灵活布置,可以提供多种方案选择,施工方案更加简便。连接各墙的梁,随墙肢位置而设于间隔墙竖平面内,可隐蔽;根据建筑平面的抗侧刚度的需要,利用中心剪力墙,形成主要的抗侧力构件,更好地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
2现代居住条件对建筑业的要求
        近年来人们对住宅平面和空间需求不断增多,以往所采用的框架结构形式,容易出现露柱露梁等问题,严格限定和分割建筑平面和空间,已很难满足人们对住宅个性化需求。而短肢剪力墙技术,可以使室内梁和柱的数量减少,增加房屋平面和空间,满足不同住户的特殊功能要求,合理改善建筑内部布局以及功能,由于具有明显优势,目前这种结构形式已经广泛应用在房建工程建设当中,深受开发商和广大住户的喜爱。
3短肢剪力墙的优点
        由于钢筋混凝土短肢剪力墙结构具有墙肢可灵活布置,建筑内部没有出现露梁露柱问题,建筑空间布置更加灵活,可以减少剪力墙数量,减轻自重和水平地震作用,降低钢筋混凝土使用量。
二、 短肢剪力墙工程应用实例
1、工程概况
        某住宅小区包括多栋高层住宅楼,建筑面积162969 m2,施工周期短,工程质量高,对混凝土外表质量要求高,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要达到与清水混凝土相同效果。
2、短肢剪力墙结构施工方案
         (1)小区2号楼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形式,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墙柱支模用大钢模板, 顶板支模用多层板,浇注墙柱梁等部位的混凝土时,要连续浇筑一次浇注到达板底,此外, 单独浇筑板的混凝土,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了施工缝,由工种专业化转变为工序的专业化分工,可以减少梁模的施工工序, 可以同时进行多种工序交叉施工,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加快模板利用率,节约施工成本。
         (2)采用夜间施工,可以加快施工效率和进度,提升施工质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同时墙柱外侧模板支设底部采用小挂架支撑体系,使模板支撑体系与外部挑架围护体系分离,代替了外挂架操作平台兼作模板支撑体系的禁用施工技术。
 墙柱外侧模板支设底部采用小挂架支撑体系使模板支撑体系与外部挑架围护体系分离,代替了外挂架操作平台兼作模板支撑体系的禁用施工技术。
         (3)合理安排各施工工序, 使两个工序施工流水均衡,没有出现窝工问题,施工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3、 技术原理
         墙柱梁混凝土一次浇筑至板底,板混凝土单独浇筑的施工方法,施工缝留置在板底,这种施工方法,能够满足有关规定要求施工缝留设位置的条件, 可以简便处理施工缝,较好的解决了以往常规施工中,先进行墙柱施工,然后再进行梁板施工,施工缝留设位置较难满足规定要求的问题, 也有效解决了处理施工缝存在困难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夹渣问题,提高结构混凝土整体质量,其外观达到了清水混凝土的效果。
4、 体系布置
        在应用这种体系当中,一定要控制短肢墙数量,防止结构过软或者过于僵硬,使其达到设计规定的垂直荷载和抗侧力。要保证短肢墙能与梁的两个方向进行连接。墙肢厚度必须与连梁宽度相等,墙肢不能过厚。如果墙较长或是矩形柱则可以进行混合布置,还要均匀分布其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避免出现过大的轴向应力。
结合建筑结构的平面布局以及受力要求,设置高层外围部分的竖向构件,安排一定数量的钢筋混凝土短肢剪力墙。在短肢剪力墙墙肢之间,布置连系梁, 短肢墙要连接核心筒,以形成整体建筑物的结构体系。
短肢剪力墙要尽量拉直和对齐,并与连接梁一起形成一片联肢墙抗侧力结构。
当有地震要求或风很大或平面不平时,应该在外边缘和拐角处,尤其是凸起部分设有必要的短肢墙,以增强其完整性并满足平面刚度的要求。
3  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要点
3.1  抄平墙柱梁放线
(1)确定底部控制轴点。在施工现场,通过专业仪器如铅锤仪等,进行投测,确定控制轴点,并在所在楼层上呈现,再利用经纬仪,投测所在地板上的控制轴,并保证误差小于2 mm。此外,利用标准尺,对底部高度进行控制,之后将其索引到相应的建筑地板。
(2)将结构设计的图纸与底层的控制轴结合起来,并使用卷尺将500 mm 控制线、梁边缘线和每个轴梁和柱引导到建筑所在的地板。
(3)各层楼的施工线,都需要做好标记,如标记高程点等,明确其用途、性质等。
3.2  就位绑扎墙柱梁钢筋
(1)运达施工场地的钢筋,需要检查其质量证明文件,确保材料质量与规格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之后再进行下料、加工等工序,折弯钢筋,成为所需要的型状,再分类整齐堆放,方便施工。
(2)通常混凝土墙柱施工过程中,其根部位置,存在凿毛很多,需要进行清理,保证干净。钢筋上的污垢,需要清理干净。之后通过起重机运达施工地点,分组、绑扎,保证绑扎钢筋牢固及安放位置准确。
(3)绑扎梁钢筋,完成该工序后,要及时就位并进行绑扎垫块,
确保其达到验收标准,之后再安装侧模。
3.3  安装小挂架体系支撑外侧模板
安装墙柱外侧模板,完成后,沿着地板墙柱外最底部进行小挂架体系的模板支撑安装。每个挂架之间的距离应小于1 200 mm,并确保每个钢模板底部的小吊架数量不少于2个。
3.4  设置模板支撑以及就位固定洞口模板
(1)架设模板支架时,需要定好墙柱底部位置,固定模板。
(2)支设及定位模板时,应用直径为12 mm的钢筋,确定其长度时,要比柱截面及墙厚要稍短 2 mm,并在端部涂刷防锈漆。
(3)各支撑点间的距离,一定要控制在900 mm以内,用于模板定位条用量,要达到2根以上。支撑定位要安全可靠,稳定。
(4)孔模板定位时,要把钢筋加工成一定角度,使其成为直角,可以移动。在周围应采用厚度为16 mm的多层顶板,并按照设计指引,加工成孔型。
3.5  浇筑混凝土
现阶段混凝土都是采用泵送预拌方式,在开始施工前,先要准确计算所需混凝土的用量,在施工现场做好试模准备。
同时要向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采用分层施工方法进行混凝土施工,并控制其厚度,应当达到500 mm以上,完成混凝土施工任务后,达到规定强度时,拆除模板,并对模板进行清理,妥善处理,以利于后续工程施工之用。
三、 结束语
短肢剪力墙施工技术,由于能够更好地提升整体工程稳定性和经济性,目前已广泛应用在高层建筑施工当中,因此,应当在应用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对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防控,并对施工技术进行完善和优化。上述工程实践表明,高层建筑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 施工质量优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因此,可以在同类工程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小千 . 试论影响高层住宅工程质量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J]. 城市地理,
2016(6):125–126.
[2]  王海涛 . 浅析高层住宅工程短肢剪力墙的施工技术 [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7):2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