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新的教育理念不断进入到了小学阶段的教育之中,对分课堂也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通过对分课堂带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在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基础之上更好地发挥对分课堂对于提高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质量的价值,因此,本文主要探讨“对分课堂”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的应用。
关键词: 对分课堂 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前言:对分课堂指的是将课堂教学的时间平均分配,通过交互式的学习结合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这对于进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来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能够有效融合自主阅读和互动阅读。因此,教师应当采用科学的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应用对分课堂。
一、做好课前准备,先学后教
在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对于对分课堂的运用仍然不够熟练,缺乏相关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使得课外阅读教学的效率不高,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做好课前准备、先学后教来带动对分课堂的运用。
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鲁滨孙漂流记》这部分内容的课外阅读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活动:“同学们,《鲁滨孙漂流记》主要描写了鲁宾逊的一个冒险故事,那么他在岛上都发生了哪些故事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在课后进行这本书的阅读,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故事情节,然后用手抄报的方法做一个读书笔记,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分享。”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展开课外阅读教学之前引导学生充分做好了课前准备,在激发学生对阅读鲁宾逊漂流记的兴趣基础之上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导了学生主动性意识课外阅读当中的发挥,在下节课上课时,教师再引导学生来进行读书交流,通过手抄报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故事情节,充分发挥对分课堂对于带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
二、灵活运用对分,引发学生主动思考
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运用“对分课堂”能够更好地发挥对分课堂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应当灵活的设计语文阅读教学的环节,通过创新阅读教学的方法带动学生的课外阅读。
例如,在引导学生展开对《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活动:“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阅读的文本非常有意思,相信大家可以通过题目可以大概知道阅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那么大家一起来猜测一下,这篇课文会写些什么呢?”接着,有学生说到:“可能会写尼尔斯这的一个旅行经历。
”接着,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对文章的阅读:“大家说的没错,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个动画片一起来了解一下尼尔斯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通过动画播放的方式能够将信息技术教学引入到语文课外阅读之中,在激发起学生对于课外阅读兴趣的基础之上引发学生进行对故事情节的主动思考,接着教师再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大家都了解尼尔斯经常欺负小动物,那么通过旅行之后,他的性格会发生变化,尼尔斯变成了怎样的一个人呢,接下来就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进行阅读。”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充分将“对分课堂”的理念应用到了小学语文课堂之中,在体现教师引导性和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之上创新了语文课堂的教学环节。
三、展开小组合作,引导学生阅读交流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强调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当中凸显学生的主题地位,通过引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意识,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展开小组合作进行阅读的方法带动学生的阅读交流。
例如,在引导学生展开《木偶奇遇记》这部分内容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这样设计教学活动:“同学们,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当中,大家一定要利用好序言、后记等等全方位地了解所阅读的文本,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个文本就是一个童话故事。从这本书的目录当中,我们一共选出了五章重要的片段,接下来就请大家分为五个小组,然后展开阅读,并且在小组内交流读书的内容以及读书的心得,然后每个小组再选派一个代表一起分享。”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在教授了学生一定阅读技巧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展开了自主课外阅读,通过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对分课堂”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展开交流分享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式学习对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价值。
结语:综上所述,将“对分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引入到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之中能够为拓展阅读教学的途径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在发挥教师引导性和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之上创设一个特色的课外阅读课堂。因此,教师应当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进行先学后教的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意识,在灵活运用对分课堂的基础之上创新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从而带动学生的自主阅读和阅读交流,充分发挥对分课堂对于促进学生课外阅读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颖.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研[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3):75.
[2]周静.现代汉语教学应立足小学语文教师的实际需要——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建设,2018(35):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