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注重礼教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以来,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要求也提上日程。而语文作文中华文化的流传学科,肩负教育的重任,在语文教学中加入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判断一个学生的优良品质并非只是从他们的分数来看,更需要看他们的品行端正。本文就小学五年级语文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五年级;德育教育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黄金阶段,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应该越早越好。中国是礼仪之邦,从古至今都把文明德育放在首位,而小学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中国下一代的成长。而如今的应试教育使得教师与家长都着重培养孩子的成绩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而小学阶段的孩子尚处在象牙塔之中,对外界的事物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往往容易被外界诱惑,所以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人对他们的保护是无微不至、细心周到的,这就很容易使他们经受不住挫折打击。德育教育帮助他们全身心健康的发展,学会面对挫折调节情绪,也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分得清是非黑白,做一个身心健康、三观明确的人。
二、如何在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
(一)在课文学习中渗入德育教育
新课标指出要“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不断进取的精神。”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些要求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如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教师用充满感性的语言对当时的背景、抓住詹天佑的语言、行为、内心活动等进行细细分析,使一个杰出的爱国的、与工人一起同甘共苦的崇高形象跃然纸上。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学生听后说:“詹天佑,真不愧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为中国人争了气!我们要向学习他!”詹天佑的崇高思想和优秀品质扎根到了学生心坎里。?最后,课外延伸,巩固思想。在课内学生学习了文中优秀人物的思想,在课外应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语文活动,加强学生思想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在言语交谈中渗入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在学生的谈吐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也必须从言谈举止中入手。比如,教师可以举行一场辩论比赛,命题可以是“在街上看到老人摔倒应该上前帮忙吗?”由学生自行组成正反两方小组进行辩论。学生在辩论赛的准备阶段会查许多的资料,在查资料的过程中也可以看到社会对这个论点的各种看法,学生可以从辩论赛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次辩论会上,正反方各抒己见,唇枪舌剑,据理力争,辩论的势力不相上下。有的同学认为老师遇到了困难不能坐视不理,应该要上前帮助;而相反观点的同学则认为不应该插手此事,因为自己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对事情的结果负责。这个论点没有正确的答案,正反方都有道理。透过辩论赛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对待一个事情的不同意见所反映出他们的不同观点。在辩论赛结束后,教师可以进行一个总结大会,将正反方的观点相结合,告诉学生其实一个观点并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是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相同,在遇到问题时切不可盲目行事,应该事先思考这么做的利与弊。我们可以了解其实帮不帮忙都是经过学生深思熟虑之后得出的结论,这也可以反映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不会冲动做事,而会事先思考再下结论。
三、结语
在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方法有许多种。这需要教师的细心引导和栽培,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可以从课本中学到人物高尚的品德,以此为榜样激励自己,让他们成为一个健康、全面发展的人。德育教育尚在摸索,任重道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德育教育可以全面在语文教学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玉梅.浅谈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16):113-114.
[2]王丹丹.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方法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20(13):95+99.
[3]杨晓霞.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路及意义探究[J].学周刊,2020(18):79-80.
[4]乔玉花.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及途径分析[J].教书育人,2020(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