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资源十分丰富,将其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对教材起到有效的补充作用,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网络资源是语文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也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就网络资源的具体应用措施进行探究,希望对广大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网络资源;重要作用;应用措施
引言: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其在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合理应用网络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灵活性,帮助学生打破学习障碍,提升学习效果。通过将网络资源融入到教学之中,可以带给学生崭新的学习体验,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有助于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网络资源的重要作用
语文教学需要联系现实生活,小学语文教学更要如此。但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思维会受到“标准答案”的桎梏,一味的围绕教材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网络时代下,网络资源十分丰富,这为教师的教学开辟了新的思路,使教学活动能够摆脱教学参考书和教材的桎梏,通过网络教师可以搜集到大量的教学资源,只要合理的加以利用,能够为教学提供新的活力。除此之外,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资源十分有限,多数都集中在纸质媒体方面,学生往往只能通过报纸、书籍来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但这些资源十分有限,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而大量的网络资源可以使学生的阅读更具广泛性与针对性,学生能够搜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既能提升阅读效果,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另外,网络资源在写作教学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写作素材,学生也可以通过对网络作文的阅读来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上传至指定网站之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评价,学生之间也可以互评,甚至家长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和评价孩子的作文。这使得作文写作评价机制更加完善,评价方式更加多样化。
二、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应用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意志品质很容易受到影响,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为保障教学效果,往往需要教师创设相应的情境,将学生引入到相应的情境之中,这样可以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的网络资源,并应用多媒体从视觉以及听觉等多种感官角度入手来创设情境,营造出相应的情境,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知与理解,提升教学的效果。例如,教师讲解《中国美食》。这部分内容主要以识字教学为主,帮助学生掌握“烤鸭”、“水煮鱼”、“小鸡炖蘑菇”以及“蛋炒饭”等字词。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讲解,并且要求学生进行反复的书写训练,虽然也能帮助学生记住相关字词,但是学生难以产生深刻的印象,并且这种教学模式比较枯燥。为转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美食的图片,配合图片进行教学。也可以截取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呈现给学生。这样一来,可以在课堂上营造出相应的情境。学生通过图片或者视频能够进一步加深对美食的认识和对字词的理解。同时视频中还会涉及到美食的制作方法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内容,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还可以接触到更多的知识,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应用网络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网络资源自身丰富多彩,涉及到自然、科学、地理、人文等各方面内容。其次,网络资源形式多样,既有文字描述,也有图片展示,同时还包含着丰富的视频资料。网络资源的这些特点使其趣味性十足,能够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往,学生在教学中扮演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而合理应用网络资源,可以使学生转变成为语文课堂的观看者和欣赏者。学生角色定位发生转变,其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也会发生巨大的转变,会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之中,甚至可以成为网络资源的主动收集者与分享者。例如,教师在讲解《羿射九日》这篇课文后,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搜集相关的网络资源,了解我国古代传说故事,并在课堂中与其他同学分享。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搜集到《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精卫填海》、《嫦娥奔月》以及《盘古开天地》等传说故事,并将以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以讲故事的形式与其他同学分享。这种教学形式使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能够促使学生自主搜集网络资源和利用网络资源。
结束语: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合理应用网络资源,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完善,并且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赵金坡. 概念图工具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上海市闵行实验小学五年级个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
[2]]顾婧璇.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内拓展阅读教学中教师作用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