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自主创新能力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期   作者:夏金升
[导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如果学习仅是学生通过教科书这个载体、教师的讲解这个媒介来进行的话,那么学习起来被动枯燥,又哪有兴趣可言?初中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有意识地把课内的每一篇文章当作一个例子和媒介,由它去引出课外那浩森无边的文学海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感受文学之美。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创新 有效策略
        有效教学是语文课程改革倡导的核心理念,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要求教师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新的教学理念、有效的教学方法来组织和开展各种课堂教学活动,尽可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并未达到这一要求,很多教师仍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导致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
一、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因素,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只要学生对语文感兴趣,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相反,如果他对语文不感兴趣,就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继而放弃学习。由此可见兴趣的重要性。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情境的创设,其是否成功关乎养学生兴趣的增减。因此,教师要重视情境的创设。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合适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如以语高描绘情境、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图画再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等,让学生在或生动形象、或真实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走进新课的学习。
二 组织竞赛,激发兴趣
    初中生求知欲强烈,竞争意识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组织竞赛活动,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起他们的好胜心,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更主动地学习。一般来说,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竞赛活动有很多,如古诗背诵比赛、成语收集比赛、作文比赛、朗诵比赛等,教师只要根据教学需要,合理选用,就一定能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特长,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比、赶、追、超的过程中掌握更多语文知识。
三、以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除了教师的教外,学生的学也很重要。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改变过于注重教,以自己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渗透的前提。课堂教学离不开师生互动,特别是情感间的交流。

倘若一节语文课,老师一直是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处在一个主宰一切的位置,那这节课,必定成为教师的独角戏表演,看似课堂紧张有序,其实学生早就变成了课堂的傀儡。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认知的前提和基础。我们需要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不只有写和记的份,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想法,不能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改变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的想法,做到与学生的关系为朋友式的、亲人式的。学生所喜欢的老师是“能言善辩”的,是既庄重又有幽默感的,既严肃又不失活泼的。所谓“良师益友”,需要的是教师能够用爱去浇灌智慧的花朵。如果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简单的进行知识传授,对学生没有爱,那么,语文课堂上的情感渗透,从教师自身层面来说,就是不可行的。语文学科人文性强,教师要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带微笑,用真诚的目光与学生交流。学生从教师肯定的目光中读出了关心与爱护,更增添了一份学习的动力。热情洋溢的课堂,是知识和情感的双赢。这其中,师生产生了共鸣,既能够培养师生感情,又能够陶冶学生情操,还能够探索到集体学习的方法,真是好处多多。一个“爱”字,是课内课外的穿引,无比重要。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现今是信息化社会,多媒体作为信息化社会的产物之一,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于一体,具有直观性强、传播速度快、容量大的特点,将其引入语文课堂,发挥其优势,能够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变为形象的图像,把静态的课堂转化为动态的舞台,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因此,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一般来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需要注意三点。一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符合初中生的特点,避免眼花缭乱。初中生与小学生相比,思维阶段,语文知识,眼花缭乱的图片、己经从形象直观思维进入到逻辑动画等并不能帮助他们顺利掌握教师应养眼于语文知识的产生过程来制作多媒体课件,使其起到利用黑板、粉笔和教具所起不到的作用。二是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找准切入点,避免满堂灌。多媒体教学固然有其优势,但也不能满堂灌,有的问题能讲解清楚,就不必非用多媒体不可。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选好时机,找准切入点,在课文的疑惑点、重难点、动情点、训练点引入多媒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三是多媒体要服务于课堂教学,避免替代教师的讲解。多媒体仅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并不能代替教师的讲解,教师应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细心指导学生学习。这样,才能让多媒体真止服务于课堂教学,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顺利掌握所学知识。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我们只有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使之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黄建美.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亚太教育,2015,06: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