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陶开翠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期   作者:陶开翠
[导读]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并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营造阅读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那么,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便成为语文老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多文本;思维导图
        引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语文阅读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一、在兴趣中培养能力
        借助兴趣引领阅读,首先需要教师具备“阅读”学生的能力,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特点。小学生阶段的学生,外在的行为表现很准确的表达了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有利于老师更多的了解学生,但前提是老师能够通过观察,准确的判断出学生的兴趣点。课堂上老师问:“请大家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A喜欢踢足球;学生B喜欢唱歌。一年后观察发现,喜欢踢足球的学生去游泳了;喜欢唱歌的学生拉起了小提琴。但是足球和游泳同属体育范畴,以此类推,我们就会得出:学生A和B分别是对体育运动,音乐感兴趣。
        同样的,喜欢阅读的学生并不一定是对阅读本身感兴趣,可能只限于某一类读物,如科普类、文学类或者历史方面的。这样很有可能会出现一种现象:语文阅读课堂上,如果是跟历史有关的内容,像三国、水浒,学生就会非常认真的学习,但这样就能断定这些学生喜欢阅读吗?显然不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给每一个学生建立档案,通过平时教学去观察学生真正的兴趣点,并尽可能的迎合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来筛选阅读教学材料。这样做的难度很大,但却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因子”的必要过程,进而实现从兴趣点到兴趣线段再到兴趣面的有效阅读内容扩充,并最终达到对阅读感兴趣的目的。
        二、思维导图之阅读思考
    对思维导图的美妙称呼有很多,像思维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树状图等,但对其用途的诠释很清晰:是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并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需要被表达或是记忆的字词、短句或相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而每个分支的节点亦可看成是一个新的中心主题,并继续向外扩散成更多的节点。

这很像计算机网络拓扑图:由一个核心路由器扩展成许多第二层路由,然后第二层每个路由器又会连接很多交换机,每台路由器又相互交织,进而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
        每一个思维导图的建立,都有其独特性,就像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片叶子。通过阅读文章,寻找可以表达中心思想的事物,进而做到借助事物来抒发情感。同时去思考,在不同文章中对相同事物的描写是否可以表达相同的情怀。例如《鸟的天堂》:我们走过一段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边。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只小船。。。。当读到这里时,能联想起什么?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还是柳宗元的《江雪》,那里面也有“鸟”和“船”,那么同样的事物在不同文章中所表达的意境相同吗?通读全文后,我们发现,《鸟的天堂》是通过让学生充分感受“树”和“鸟”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来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文章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这与《独坐敬亭山》和《江雪》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截然不同,但是他们却借助相同事物来表达。这就教会学生在观察事物时,不仅要注意事物的外表,还要注意事物在不同环境下或不同时间里所蕴含的真意。
        三、文本语言的多元化解读
        中国汉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华丽的辞藻和丰富的表达,如同食物的酸、甜、苦、辣,色香味俱全。有的清澈见底,纯洁朴实;有的惊涛拍岸,波澜壮阔;有的细腻如丝,清新淡雅;有的红花绿柳,娇艳迷人;有的朦胧模糊,如痴如醉;有的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其多义性的表现,无边无涯;暗示性的表达,似有非有。姑且不论算命先生的一句:天机不可泄露,引无数遐想;单就一个“好”字,足以令人“误入歧途”。生活中,人们经常会说:“这个不好做吧。”给对方的感觉是,这件事情不容易做,做起来很麻烦、很困难;但其不知,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事情这样做不好。例如《边城》中的有这样一段话:“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青年们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里的“明天”应如何去理解,是第二天?还是不知道哪一天?又或者代表着一种希望?学生会对文章产生无数的遐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老师应主动迎合新课标理念,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为最终目的积极展开阅读教学。将学生置于课堂主体地位,从学生兴趣出发,着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愿意阅读,善于阅读,在阅读中提高,在阅读中成长。同时,老师们还应不断总结、积累、探究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向最终的目标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李盼盼.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20(09):20+22.
[2]孔胜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J].才智,2020(09):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