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幼儿折纸教育中幼儿兴趣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期   作者:项芬
[导读] 民间折纸艺术历史悠久,
        摘要:民间折纸艺术历史悠久,教育工作者把它当成一种指尖上的智慧来对儿童进行智力的开发。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忽视了这种艺术的价值,如何改变这一局面,让幼儿对折纸活动感兴趣?本文通过我园折纸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培养幼儿折纸兴趣的方法。希望能够有效的激发幼儿折纸的兴趣,让幼儿在愉悦的情景下下主动学习折纸。
        关键词:折纸 艺术 幼儿 兴趣
    通过一张纸,折出各种不同的折件,幼儿能在这样的折纸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满足,同时,这种活动也能促进开发智力,提高探索事物的能力。有句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作为教师,在折纸活动中,要有效指导幼儿,让幼儿对折纸产生兴趣。
        一、用折纸装饰教室,通过环境培养兴趣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所有的智力活动都依赖于兴趣。”作为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对周围的环境充满好奇的特点,创造折纸的环境,把教室的每个角落利用起来。[1]比如说门、窗、墙面等,用折纸作品装饰教室,这些折纸可以是老师自己折法的,也可以是现有的漂亮的折纸艺术品,让幼儿每天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受到熏陶,当幼儿有自己的作品后,不要注重幼儿作品的美丑,把他们的折纸也装饰在教室内,这样能促进他们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学习折纸的兴趣。
每次当我把一张张彩纸折成某一种动物或者植物的时候,幼儿总是投来羡慕的眼光,并且充满好奇,问我:“老师,这是什么?”“是不是XX”,当我用这些折纸装饰教师的背景墙的时候,他们都惊呼:好漂亮。眼睛里充满了羡慕,这个时候我就会问一句:“想不想你们自己也折一个?”这个时候幼儿会大声告诉我:“想!”这样一来,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幼儿对折纸的兴趣。
        二、注重个别差异,耐心指导每一位幼儿
幼儿教学中明确指出:要根据幼儿的差异性,因人施教,具体的情况具体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活动满足感和成就感。
折纸活动也是如此,很多幼儿刚开始领悟不了折纸的精髓,有些自尊心强的小孩可能还会因为折得不好而退缩,这个时候,老师就需要耐心的指导每一个幼儿,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设定不同的目标,帮助他们反复练习,最终都会取得不错的折纸效果。
        三、将趣味性寓于折纸活动
折纸活动相对游戏来说,还是比较枯燥的,小孩在折纸的过程中可能随时会被其它新奇的事吸引过去,所以建议在折纸的过程中插入一些趣味性的事,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3.1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针对性的趣味活动
把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与需要折的图形结合起来,让幼儿容易感受,并且易于接受。例如在折长方形的时候,告诉幼儿每个长方形就是一个“小孩”,幼儿可以多折一些长方形,到最后,一起来比一比,每个“小孩”的身高是不是一样高。
3.2 渗入游戏,调动热情
要学会折纸,最基本的就是认识各种各样的折纸符号,但是对于幼儿园的学生来说,即使是一些简单的对对折符号,他们也会感到很枯燥,如果只是死记硬背,学生们都不会提起很大的兴趣,但是如果把游戏渗入到在这些枯燥的符号中,比如“我是谁”、这些简单的游戏,通过小游戏认识基本的折纸符号,幼儿的兴趣就会提高。


        四、从基本形入手,有规律、有目的进行培养
任何折纸作品都是在一定的基本形上,进行千变万化的组合,并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针对这一特点,所以在教幼儿折纸的时候可以从基本形入手,不能单个作品教,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4.1 循序渐进,由易到难
每个幼儿的动作都是从不协调到协调,动作协调之后,勤加练习,就会变的灵活,折纸活动也应该从易到难。在内容的编排上,针对刚刚学折纸的幼儿,可以选择对边折、对角折等基本形教育,等幼儿有一定的基础后,可以教他们折双正方形,多种三角形。除此之外,折纸的基本形一样,但是难度也会不一样,比如,“对中心折”、“上衣”、“房子”等的难度较小,但是“青蛙”、“裤子”、“向日葵”等难度较大,内容从易到难,充分考虑幼儿的接受情况,不会让幼儿产生为难的心理。
4.2 分类归纳,提高效率
老师对折纸内容会有一个统筹,可以把折纸的基本形进行分类归纳,把相似的内容放在一起,在连续的时间内教相似的内容,这样能让教学更有效率。例如“平顶房”、“帆船”、“风车”的折法相似,都是两边向中间折,可以把他们放在一个系列来教,幼儿只要学会了一种,其它的就容易多了。
4.3 举一反三,发挥想象
老师在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折法,掌握折一些有代表性的折件之后,可以激发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学会折的物体演变成老师没有教过的物体,学会创新,发挥主观能动性。例如有的幼儿就将“炮船”变成了“高跟鞋”,有的幼儿在三角形的基础上演变出了蝙蝠。幼儿的想象力得到发挥和肯定之后,折纸的兴趣会越来越大。
        五、正确的评价很重要
随着折纸活动的慢慢深入,幼儿折好一个折件之后,老师要给予一定的评价,委婉的指出做的不好的地方,对每个学生都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另外一方面,也要引导幼儿对折纸活动做出评价。幼儿都愿意对自己的同伴折纸状况做出评价,作为老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引导他们深入的探讨,比如,当一个人在评价另外一个人的折纸情况时,可以问“你发现了哪些不对,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说出来让大家评一评”,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让他们展开积极的讨论,折纸活动评价最后就要为下次的折纸活动做导向,鼓励幼儿对自己的折纸行为有更高的要求,把这些要求运用到下次的折纸活动中,让幼儿的折纸技能越来越好。
        总结:折纸活动在幼儿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让每个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主动探索,另外一方面,折纸也是开发幼儿智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折纸活动有它本身的魅力,作为老师,想要想尽办法提高幼儿对折纸的兴趣,这样才能达到折纸的目的,让一张张纸在幼儿稚嫩的手里变活,变成各种各样有灵性的植物、动物。老师要通过有效的办法,让幼儿爱上折纸,让折纸活动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王晓萍.启迪智慧,折出精彩——浅析幼儿园折纸教学及组织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2,(2).
[2]宋生华.折纸教学活动中幼儿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2,(5).
[3]余小红. 论大班幼儿折纸兴趣的培养[J]. 江西教育, 2015(2):95-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