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区域活动可为幼儿提供探索空间,在游戏过程,和他人交流,积极探索,发现自我,形成自主探索能力。同时,区域活动属于幼教改革提出的全新教学方式,利于幼儿个体综合发展。结合幼儿年龄、认知等特点,合理创设活动空间,使其按照自身喜好,自主选择游戏方式。本文对于区域活动对幼儿能力影响简单介绍,从材料选择、环境营造、空间给予三方面阐述利用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探索能力途径。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自主性;探索能力
引言:区域活动主要是基于幼儿发展实际需求,为其打造游戏环境,使其可按照自身能力、兴趣等选择游戏方式。在此过程,需要教师对游戏环境合理布置,按照幼儿活动状态,展开引导,使其自主探索能力得到提升。
一、区域活动对于幼儿能力的影响
一方面,通过区域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活动空间,从幼儿需求层面入手,结合其喜好,灵活选择活动类型,在活动过程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区域活动有助于幼儿合作意识的形成,在活动当中扮演各类角色,学会和他人交往,在脑海中形成群体意识,通过与同伴交流,达到游戏目的,进而形成合作精神,强化自我意识。
二、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探索能力策略
(一)材料的选择
区域活动开展过程,教师为引导者,激励幼儿展开游戏活动,利用游戏材料,指导幼儿完成相关操作。结合幼儿在活动中实际表现,为其提供帮助、引导等,整个过程,完成幼儿自主、自律等能力培养。为确保幼儿活动过程独立性,需要教师为其打造良好活动空间。幼儿参与活动时,需要关注不同区域之间关联,激发幼儿参与,感受活动趣味性,在活动过程中互相配合。区域不同,游戏材料也有所不同,幼儿活动虽然相互独立,但可将活动内容加以关联,合理选材[1]。
比如:设计“钓鱼区”,让幼儿展开钓鱼游戏,之后可将钓上来的鱼运送到“厨房区域”,进行烹饪;将制作完成的美食,运送到“餐厅”区域。幼儿对于上述区域活动兴趣较为浓厚,同时,活动环境相对轻松,幼儿身处其中,通过一系列活动,利于其自主能力的形成与培养。
同时,区域环境的创设过程,还可基于幼儿语言能力、社会认知等特点,设置图书区域、美术区域等,优化区域布局,保证各区域之间形成互动之势。结合区域空间特点,对普通活动区合理设置,使幼儿能够自主选择、参加区域当中活动项目,加速幼儿自主性发展。区域氛围的营造,关乎幼儿动手能力和自主能力等形成,从活动当中感受快乐。
环境营造需要合理选材,保证游戏材料和幼儿发展需求相符,能够引导幼儿快速进入活动状态。
(二)环境的营造
区域活动需要依托游戏材料才能完成,因此材料的选择,需要和幼儿活动需求相符,激发幼儿自主参与。在材料的选择时,需要具备灵活性,能够以多种方式进行重组,让幼儿体会到“挑战感”,积极参与,不断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同时,材料的选择还需确保区域活动持续性,教师需要对游戏材料适当调整,增加活动难度,定期更新活动材料,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比如:某幼儿园教师在区域活动材料选择方面,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纸杯,引领幼儿展开自主探究,寻找材料的玩法。从“一个纸杯”到“多个纸杯”,从“一层纸杯”到“多层纸杯”,通过游戏材料数量的变化,让幼儿合作探究,活动过程循序渐进,难度逐渐增加,保证活动有序进行。幼儿参与过程,通过自主探索以及教师指导,对活动方案进行整理与完善。上述区域活动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和幼儿认知相符,选择纸杯作为游戏材料,幼儿可基于自身认知,参与游戏方法的探索过程,体现出区域活动对幼儿自主探索能力的培养。
(三)空间的给予
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为强化幼儿自主探索能力培养,需要教师对幼儿加以鼓励,促使幼儿自主运用游戏材料,展开探索活动。参与过程,教师结合幼儿参与情况,适当指导,需要注意,为其预留充足探究时间。为确保幼儿对区域活动的适应能力,教师需要重点引导幼儿独立参与游戏过程,保证其处于轻松环境之中进行游戏。
比如:某幼儿园针对不同班级幼儿年龄差异特点,充分利用班级环境,为幼儿打造丰富的活动区域。在其中,使用环保材料,让幼儿发散思维,利用区域材料,自主制作玩具。同时,为幼儿设计游戏主题,以节日为主题,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在区域当中放置彩纸、纽扣、画笔、剪刀等材料,打造“美工区”,幼儿可利用上述材料制作“月饼”、“麦穗”、“兔子”等,以节日为载体,发挥幼儿想象力,制作出各类作品。幼儿活动过程,教师可为幼儿讲解和中秋节主题相关的故事,激发其思维,自主探索事物特点,展开制作。区域活动组织过程,给予幼儿自主思考空间,适当引导,实现对其探索能力的培养[2]。
结束语:总之,为发挥区域活动对幼儿自主探索能力培养优势,需要教育者,结合幼儿需求,对活动环境科学布置,选择恰当的游戏材料,为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空间,在活动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习惯以及自主探索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秀萍.探讨区域游戏中幼儿自主性探索力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3):166.
[2]许乃千.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自主性[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6,(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