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期   作者:张天珍
[导读] 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摘要: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备受关注,要想充分凸显语文教学的重要价值及作用,老师需要抓住这一学科教学改革的核心要求,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为依据,采取恰当可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 素养提升 路径研究
一、提升学生思维水平
        语文的人文性和应用性较为明显,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知识积累能力要求较高,老师一方面需要关注教学层面的改革及创新,另一方面需要引导学生自主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立体水平。与其他阶段的语文教学相比,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十分关注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以及自主探究行为习惯的培养及规范,老师需要将自主创新和自主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尝试和反复探索,进而潜移默化的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及水平。比如在学习《狼》时,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老师可以通过简单设问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发挥,问学生作者是怎样描述狼的?用了哪些描写手法以及技巧?这篇文章展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呢?这种循序渐进的提问式教学模式能够保障学生坚持正确的学习行为及学习方向,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主动思考以及小组互动,开动脑筋表达个人的观点,从而真正做到畅所欲言,在老师的引导之下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及思维水平。老师需要以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保障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之中提升个人的学科素养,意识到语文这门学科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二、鼓励学生内化知识
        知识学习是基础,知识应用和知识内化则是目的,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老师需要关注学生新旧知识的迁移以及内化,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分析、多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摆脱传统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及影响,保障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过程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及提升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老师需要着眼于语文综合素养的具体内容及核心要求,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多写作、多实践,突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印象及理解,保障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过程之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及成长,实现自身知识吸引能力以及内化水平的稳定提升。

比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一篇文章时可以看出文章的结尾描写非常简练,老师可以通过留白的形式来鼓励学生拓展和延伸文章,让学生自由发挥、自主实践,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社会生活实践经验进行主动分析,将个人的见闻以及生活经验融入其中。另外,在完成主体课堂教学环节之后,老师还可以采取课外学习的形式,让学生深入浅出的剖析文章的结构、思想以及写作技巧,鼓励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知识内化能力以及语文素养。
三、增强学生感悟能力
        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及提升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关注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规律及要求,分析语文素养提升的具体现状,加强对学生的恰当引导。其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自主学习对感悟能力的提升尤为关键,老师需要抓住阅读这一基础教学环节,在课堂中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指明学生的阅读行为以及阅读方向,让学生能够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之中体会文字之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而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主动实现与文本以及作者的情感共鸣,提升个人的领悟能力,进而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比如在学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时,文章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的几件事情,展现了叶圣陶待人宽厚以及严谨自律的风范,体现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崇敬。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的品位过程中领悟作者所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而提高个人的思维能力以及领悟能力。其中老师的示范朗读尤为关键,为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老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和播放经典朗读音频的形式来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加深学生对朗读文本的印象以及理解。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行朗读,让学生带着情感进行分析以及感悟,注重个人的朗读语气和朗读节奏的把控,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体现朗读的重要作用及优势,提升学生的领悟能力以及语文素养。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领悟能力有所区别,老师一方面需要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深入分析,另一方面需要给予学生方向上的指导以及肯定,采取循序渐进的教育教学模式来了解不同层次、不同能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保障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应用,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和环境。
四、结语
        初中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需要老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语文老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思维水平,鼓励学生主动内化个人的语文知识,在反复阅读和自主实践时增强个人的感悟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重点以及难点,进而实现一一攻克。
参考文献
[1]袁敏. 初中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路径研究[J]. 文理导航(上旬), 2017, 000(003):11.
[2]马振敏. 全面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探究[J]. 考试周刊, 2018, 000(039):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