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实践:语文课堂教学变革探索之路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期   作者:杨燕
[导读] 虽然如今部编版教材已经全面更新,但传统的讲授和强调记诵教学方法依旧在盛行。
        【摘  要】虽然如今部编版教材已经全面更新,但传统的讲授和强调记诵教学方法依旧在盛行。本文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思考在现有的课程设置中,如何变革课堂教学,创设开放、跨界、经验、体验、自主、挑战式的实践课堂教学形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打造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关键词】儿童实践   课堂教学

一、现状分析:课堂教学与儿童实践的背离
让儿童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是教育一直所提倡的。可是,儿童实践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以完成语文练习册为例,老师们往往先讲了再让学生做,因为让学生做了再讲评,错误太多,没时间给他们订正。每节课都有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哪有那么多时间等学生去实践去体会。让学生去探索实践,时间长而获取的知识信息不一定多,哪里有满堂灌来得有效率呢?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怎么办,挤占其他时间吧!因此,就陷入教育的怪圈,老师们一边抱怨孩子们越教越不爱动脑筋,一边拼命地灌呀,抄呀,做呀,以此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这样的课堂中,儿童的实践从何谈起?
当然,影响儿童实践的因素还有很多,比如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课堂的教学结构等。
二、辨析思考:课堂教学与儿童实践的关联
面对紧迫的课时数,怎样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将实践的权利还给学生呢?将儿童实践与课堂教学融合,代表一种新的思维,代表一种新的教育观,预示着一种新的育人模式。
“重视实践教学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这里理解的实践教学不是以把学生带出校门、融入自然和社会为标准的,而是以学生的自主性为标准的,即凡是围绕着就教学目的学生自主开展的活动都可称之为实践教学活动。”笔者所在学校申报了“基于儿童实践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行为改善研究”的立项课题,课题组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实践,以实现儿童实践的“回归”。
三、寻找对策:教师课堂教学的变革探索
1.开放式的课堂——海阔天空凭鱼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充满创新的生命力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局限在课堂,自我封闭,过分关注分数,强调“以本为本”,割断了语文课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笔者尝试了教学阵地的转移。例如部编版三上《大自然的声音》,我们带着学生到学校花坛,聆听风吹树叶、聆听鸟叫虫鸣;到操场上,看其他班级同学体育课或者课间一起静静地听嘈杂的声音、桌椅发出的声音……学生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让学生写校园,那我们就把课堂搬家校园。我们的课堂还可以搬进博物馆,搬进工厂,不必每节课拘泥于教室。大自然、社会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场所,处处皆学问。
2.体验式的课堂——实践方能出真知
城里的孩子没有见过春种秋收,让他说说五谷的成长实在是难为他;农村的孩子没有上博物馆,乘飞机的经历,让他谈体会无从说起。因此,读万卷书,走万里路,人生的体验越是多,成长越是快。许多时候,百闻不如一见,再多的说教不如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得更为直接。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习作三》写观察日记,刚巧学校有老师亲戚家种植菌菇,我赶紧买来,抱着“大宝贝”走进教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看一看,猜一猜,摸一摸,然后安排了学生精心照顾,每天负责喷水。孩子们每天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柜子,看看有什么变化了吗,孩子们兴奋地告诉我:“宝贝今天长出了雪白的柄,像白头发一样。”“像珊瑚!”“老师,它有点发黄了为什么呀?”孩子们观察的仔细,自然有话可说。我又趁机布置学生自己回家培育大蒜、豆类等植物观察,孩子们一个个兴致盎然,语言也极为丰富。
    3.经验式的课堂——为有源头活水来
审视目前的教育现实,儿童的生活被学科世界所覆盖、所侵占,儿童的生活经验少而干瘪,学科知识的记忆代替了儿童的体验和思考。儿童生活经验是实践教学的重要渠道,我们怎样充分利用儿童的经验呢?
部编版四、五年级教材中的《爬山虎的脚》《桂花雨》等,让学生说说他们平时所看到的,然后再跟课文中的语言进行对比,感知作者是怎样将感受描写出来,基于儿童的生活,积累语言;例如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等,课堂上采访学生戴眼镜的烦恼,不方便,学生有感而发,更加意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父母的爱》则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父母的做法,感受父母是用一种怎样的方式关爱自己。因为生活中就是这样做的,来源于生活,学生讲起来也特别有滋有味。
4.自主式的课堂——授人一渔终身受用   
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儿童所了解的并不一定比我们少。怎样给自己减负,又能让学生得到锻炼,掌握知识?
我从检查落实预习开始,培养学生参与课堂实践。语文的第一课时,尝试采取两种方式:1.小组交流,解决朗读,生字词语,理清脉络,提出问题等基础知识,然后全班汇报式交流。能小组解决的教师坚决不讲,只是适当补充。2.培养小老师,先从选择能力较强的同学入手,给他们分好工,讲生字词语,理清文章脉络,写板书等各司其职。对于小老师们来说,要讲得好必须对课文进行深度的钻研,对于听的同学来说带着欣喜,带着挑刺的目光来审视,听得自然比平时认真,思考也一点都不含糊。老师所要做的就是补充和适时的引导。教学生思考,锻炼他们的能力,这是学生终身最宝贵的资本。
5.挑战式的课堂——直挂云帆济沧海
生活需要挑战,学习更需要挑战,才能带来改变与惊喜。语文课堂上,不妨多给孩子一些挑战。
例如,需要背诵的段落,给学生几分钟,然后立即举行“小小挑战赛”,看谁背的正确率高;比较长、比较难读或者比较优美的课文,尝试“朗读PK赛”,男女生分组,各派选手上台朗读,读错即换下一位选手。别看这样一个小小的比赛,学生听得比任何时候都专心,一心一意想要听出朗读者的错误,而这也是考验朗读者朗读水平、心理素质以及对课文的熟练程度。几次比赛后,从刚开始一篇课文,要用十多个人才能熟练读完,到一个人能一字不错的读完全文。这其中,养成了多少孩子仔细阅读的好习惯就不言而喻了。
…………
只有教师的观念不断改变,以儿童为本,通过学生主动去学习、去体验、去探索、去证实,用行引导学,才能真正变成他们自己的知识,才能真正培养富有个性,能思考、会创造的生长的儿童。正本清源,返璞归真,我相信儿童真正的实践一定能为课堂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吧!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变相的语文教学〔M〕叶圣陶集:第11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陈桃兰,以儿童生活为中心[J]《教育与心理学研究》,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6.4 130-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