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处在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由于语文基础薄弱,且识字能力不完备,因此很容易在书写方面出现错别字的现象。小学语文教师针对此类问题需要及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加以纠正,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语文知识基础,这样才能够避免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出现同类型的问题,为学生语文学习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错别字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相对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而很多学生由于对所学字词的记忆程度不深,加之没有经过充分的课后复习,因此在书写中时常会出现错别字频发的现象。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习惯,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错别字纠正。而为了具备针对性的制定解决策略,语文教师应当首先了解学生产生错别字的普遍原因,再由此实施具体的错别字纠正工作。
一、低年级阶段小学生出现错别字的普遍性原因
处在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接触语文系统化学习的时间并不算长,因此自身的语文知识基础还没有完全牢靠,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学生很容易将自己学习到的生字记混,因此出现了在日常书写过程之中错别字频发的现象。且由于汉字本身具备的文化特点,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学生而言可能难以理解,学生在进行识字学习的过程之中往往会出现记忆生字速度较慢、理解字词含义程度较浅等现象,识字学习的效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而学生能否真正掌握所学的汉字其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透彻理解它,现阶段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采取的识字教学模式仍然没有得到妥善的优化,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汉字理解潜能,这也是学生理解能力得不到显著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对于汉字的理解不透彻,在实际运用过程之中就会造成混淆现象,且很多汉字的字形结构比较类似,学生如果对于这些汉字的记忆程度不深刻,那么也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错用的现象,例如将“拨电话”写成了“拔电话”,这样类似的错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身上层出不穷,而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及时认识到错别字问题的严重性,并根据学生经常出现的错别字类型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帮助学生逐渐改掉写错别字的坏习惯,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低年级阶段小学语文进行错别字纠正的具体实施策略
2.1针对形近字混淆问题进行重点剖析,并反复强调提醒
很多学生容易在形近字方面出现混用的现象,难以分辨一些字形结构比较类似的汉字,因此容易在书写时出现错别字问题。
而小学语文教师针对学生形近字混淆的问题应该进行重点剖析,总结出学生容易弄错的一些形近字类型,并且在进行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之中有意识的强调形近字的不同含义以及汉字结构,这样就能够切实有效的加深学生对于类似汉字的记忆程度,并且使得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形近字分辨能力。随着学生汉字积累量的不断增加,学生遇到的形近字种类越来越多,而造成学生形近字混淆的主要原因仍然是对于汉字结构观察不仔细,对于汉字含义的理解不透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耐心带领学生观察形近字之间的区别,有意识的利用练习题锻炼学生对于形近字的分辨能力。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就存在着很多字体结构类似的汉字,例如在《一个接一个》课文内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字词中拿出“伙”“伴”二字进行分析,虽然二者的偏旁相同,且汉字结构都为左右结构,但是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汉字的右半部分而准确的判断出它们的读音,这样在今后书写中就不会出现类似的混淆错误了。
2.2督促学生将易错字词记录于错题本上,避免反复出错
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能够更加切实有效的为学生进行错别字的纠正,因此可以督促学生将自己的易错字词记录在错题本上,这样学生通过经常翻阅错题本上的内容能够有效规避一些书写方面的问题,避免反复出错的现象发生。语文教师需要首先带领学生将自己的错题本进行错别字类型的划分,这样学生在记录和翻阅过程中才会更加系统化,且充分认识到自己有哪些经常出错的汉字书写类型。语文教师在每节课下课结束后都应当为学生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字词训练题目,这样学生通过自测能够清晰的筛选出自己薄弱的字词内容,且语文教师也可以通过审阅课后题而及时发现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以及错别字问题,并督促学生及时记录在错题本中,以供反复学习。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古诗二首》一课之后,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自主默写任务,并及时批阅学生的默写内容,圈画出学生在默写中出现的错别字,督促学生重点记忆出错的字的正确写法并记录于自己的错题本中。久而久之学生将会逐渐规避很多自己的错别字类型,并且在书写方面更加重视准确性。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重视低年级学生的错别字书写问题,并且将学生的错别字产生原因和类型进行细致的分析,具有针对性的实施错别字纠正措施,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语文知识基础,并培养学生优良的书写习惯。
参考文献:
[1]王芳. 小学低年级语文易错生字归因及对策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
[2]吴启智.从错别字反思小学语文识字教学[J].当代教研论丛,2019(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