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逐步推进,在中职教育阶段,教师同样要将素质教育和传统的教学进行有机整合,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培养核心素养,获得品德塑造,提高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基于此,本篇文章对中职语文教学落实核心素养的思考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语文;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引言
语文是中职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了解祖国优秀文化、感知祖国文化魅力、传承祖国文化精粹必须学习的一门学科。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中职语文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在了教育教学的关键地位。中职语文兼备职业性与人文性两个特点,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彰显语文教学的职业性,还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所需要的语文学科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文化理解与传承四个方面。它既包含了语文学科的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等智力因素,也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是一种综合性品质的体现。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现状
核心素养培养这一话题由来已久,它像生命力顽强的仙人掌一样扎根在课堂教学中,激励着教师去优化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语言素养、思维素养、审美素养、文化素养在课堂上的形态是多变的,是不固定、不具体的,它游走于语文课堂的各个角落,涤荡在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深处,指引着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这四个核心素养虽然没有具体的形态,但应该更多地体现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各个细节中,突出表现在师生情感互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然而,在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具有以下两点不足:第一,教师不重视核心素养培养,没有树立生本理念。教师没有树立生本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做到有针对性地渗透这四个素养,没有打造师生共同参与的趣味横生的、智慧高效的课堂。第二,教师所采取的核心素养培养方法不够多元化,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没有得到有效激发。一些中职语文教师虽然采取了一定措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方法单一、陈旧,没能将核心素养培养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展示特点,提高学生兴趣
在开展教学时,教师要将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展示出来,发挥出语文教育对于个体的人文熏陶作用,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将人文知识与职业教育进行整合,需要每一位中职语文教师做到对文本教学内容的足够理解,并在教学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训练以及情感体验的培养,加强语文教育内容互动性的设计,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教师在进行教材的知识点展现时,要结合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融合数字化资源,以弥补传统的平面静态教材的不足。学生对于未来的就业以及当下的热点问题普遍有较高的兴趣,所以教师也可以通过数字化资源的展示,采用视频以及互动性内容讨论的方法,让学生融入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中。
(二)借助小组合作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
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指的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如增强思维的发散性、想象性、独立性、批判性和创新性。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确保各小组成员能力不同,让他们互相探讨、互帮互助、活跃思维、激荡灵感。其次,布置合作探究任务。任务要难易得当,最好让小组成员“跳一跳能够到”;任务要生动有趣,充满生活化气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广泛参与合作。再次,对学生的疑问进行指点,不能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灵感,要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质疑,从而促进新思想、新方法的诞生。最后,开展学习评价,有目的地对合作探究活动进行归纳总结。
(三)读写结合,落实文化传承
语文学习不仅是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同时也是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将教学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或者文字本身,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文字背后蕴藏的深刻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实施读写结合的策略,拓展和延伸文章的内涵,落实文化的传承。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素养和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一切为学生”,要能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重视核心素养培养,努力发挥“教师引导”的作用,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乌仁娜.对基于职业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教学的思考[J].青海教育,2019(02):32.
[2]彭召军.中职语文落实核心素养的两点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02):40-43.
[3]杨梅.核心素养下情境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09):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