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高效模式的建立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主要教学任务。在此过程中,除了努力探索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模式的创建途径外,教师还要针对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模式的创设与反思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对课堂的需求,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不能全程跟得上教师的教学思路。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便能够为创建高效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构建数学课堂高效模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即教师要改进以往的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接受教师传递的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具体的学习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策略。
学习“小熊购物”这一内容的时候,笔者首先通过多媒体将教材2页情景图呈现出来,并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到相关的数学信息?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之后再让学生依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提出:胖胖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应该付给多少钱这个问题。如此一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全程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有效性,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会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来,这样也能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2.创设教学情境
大量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表明,情境教学方法是构建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情境教学法的成功实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相关的数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还可以逐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学习“认识路线”这一内容的时候,在教学之前,笔者首先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自己是如何走到学校来的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一走,你从家中来到学校的路线吧!在这样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去学习知识,并让学生在多媒体呈现的地图中学会辨别方向,并了解基本的乘车以及步行路线等。在这样具体的情境中,学生能够更好的投入进来,且他们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关,如此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进而促进他们更好的进步与发展。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想打造出高效的小数课堂教学模式,就应该大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预览结果,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在课后,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学习学生通过自主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内容的时候,笔者便给学生布置了几个学习任务,让学生进行学习:首先出示枫叶、蜻蜓以及天平这三幅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在教师讲述以及呈现图片的基础上,让学生回答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含义之后,让学生举例说明身边有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展开想象并认真探索这几个问题,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便凸显出来,如此也可以让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好的意识到学习的趣味性,且通过他们自主学习,学生也更能感受到在课堂上自己主体性的重要意义,这样也可以很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二、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模式的反思
1.过度趣味性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无论是应用全新的教学模式,都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学设计的趣味性,导致学生过分沉迷于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忽视了教学内容的蕴含。因此,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保证趣味活动内容能够有效地发挥数学知识的传递作用,能够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从而促进相关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2.教学与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在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中,教评价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教师会忽视这个环节,或者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没有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保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除了采用教师评价外,还要引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方式。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和高效模式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外,教师还要进行是单的反思,在强调教学设计、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作用,这样才能真正为构建高效数学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建荣.构建以生为本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8).
[2]陈丹丹.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