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促进幼儿园留守儿童教育的开展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期   作者:尹晓群
[导读] 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存在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背井离乡,外出打工
        摘要: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存在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用辛勤汗水换来的收入维系生活,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自己却陷入了几乎无依无靠的境地,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任重而道远,不是靠家庭单方面努力就能实现的,因此,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力量,幼儿园的责任和义务便凸显出来。基于此,本文将对如何促进幼儿园留守儿童教育开展进行讨论。
        关键词:幼儿教育;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人格分析
        引言:作为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需要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注,需要幼儿园老师给以更多的关心和照顾。教育好每一个孩子,帮助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责任与义务,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在幼儿园、家庭、老师以及幼儿自身的共同努力与合作下完成。
        一、当前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由家庭成员“缺失”所引起的思想问题
        大部分留守儿童都生活在单亲家庭,或者父、母其中的一方长期在外务工,使得这些孩子在生活中缺少“必要”的依靠,这种“必要依靠”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还有思想行为上的。通过随机抽样调查研究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感觉父母外出后自己更容易被欺负的占23.7%,比正常高出19个百分点;感觉自己被歧视的占19.8%,比正常高18个百分点;性格比原来内向的占41.7%,比正常高35个百分点;越来越胆小的占18.9%,比正常高18个百分点。可见,留守儿童因家庭成员“缺失”所引起的思想问题有多么的严重。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的共同陪伴,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也是无法替代的。比如,在一个家庭中,如果没有人去扮演母亲的角色,孩子可能就无法通过家常饭菜去感受温馨与温暖,久而久之,他们就不觉得美味的家常饭菜是温馨家庭的组成元素,进而直接影响自己对“家庭”的认识。
        (二)由家庭成员“缺失”所引起的心理问题
        有关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的问题,人们常常把焦点放在儿童的心理层面上,其中以内心孤独和缺乏自信为主要表现形式。研究发现,留守儿童早期的关爱、亲情和情感缺失对他们的心理伤害极大,甚至难以弥补。举个例子,就好比人的左右脑,左脑掌管理性思维,右脑掌管感性思维,无限开发并长期使用左脑,会使理性思维变得异常强大,但感性思维的发展却受到了抑制,最终会给人际交往与沟通造成严重的阻碍,等大脑发育足够成熟后,再开发右脑就会非常困难。反之亦然。幼儿园支持状况是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支持弱化会给幼儿带来更多消极情绪。通过对12所幼儿园进行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经常感到烦躁的占46.0%;感到孤独的占39.8%;时常闷闷不乐的占37.7%;无缘无故发脾气的占19.7%,均多于非留守儿童。
        对留守儿童心理方面问题的帮助和解决,要做到及时且有效,了解每个留守儿童家庭成员组成情况,并有针对性的给予关爱,有助于愈合他们的心理创伤。
        二、幼儿园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的措施
        (一)营造家庭温馨氛围
        幼师应及时与留守幼儿的代理家长或监护人沟通,了解他们在家表现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问题。

同时在教学活动中,主动与幼儿建立虚拟亲子关系,变身成他们的“家长”,天气凉了提醒幼儿添加衣物,酷暑下帮助他们做好解暑措施,随时观察幼儿健康状况。另外,对于活动规则、生活制度、集体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幼师可以利用空闲时间加以指导,使孩子们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的技巧,做他们生活的小卫士;学习的领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为这些留守儿童营造家庭的温暖,向他们传递亲情、传递爱。及时向代理家长或监护人反馈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交往、生活状况,并随时交换意见和建议。
        (二)用游戏促进健康心理发展
        游戏是所有幼儿都喜爱的教学活动,也是最适合幼龄儿童的教育方式,是孩子们最忠实的伙伴。设计贴近留守儿童生活的教学游戏,不仅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还能使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从而有效地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例如角色扮演,佳一是一个妈妈长期外出务工的大班留守女孩,性格内向。在一次“过家家”游戏中,佳一扮演妈妈给自己的女儿做饭,在整个游戏中,“女儿”忙着帮“妈妈”洗菜,“妈妈”忙着切菜、炒菜,两个人配合密切、其乐融融,最后吃着“妈妈”给“女儿”做的香喷喷饭菜,佳一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经常举行“过家家”游戏活动,可以使幼儿们在“角色”中可以体验成功的快乐,释放紧张情绪,矫正不良心情,培养健康的心理态度,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人格属性分析对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性
        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的本性应归结为以自我实现为前提的潜能发挥,属于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它强调人的正面本质,以及人的成长和发展。更重视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
        情感是人的行为内在力量,是能够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普通心理学认为,情绪与情感都是一种态度体验,区别在于,情绪侧重于对个体基本需求的满足,而情感侧重于对社会需要的满足。由此可见,情感和情绪是由个体内心与客观环境所共同决定的。
        以情感或情绪为中心的人,经常会无意识地通过人际关系来满足自身的需求,并以为人所需引以为豪,以帮助别人来成就自己。但不要因此就武断的认为,他们无时无刻不充满热情和乐观,因为这类人最害怕的就是孤独、不被喜爱、缺少关爱。而过于享受被爱的感觉,往往容易因内心的执念而产生骄傲、自负的负面情绪。对这类孩子的心灵解读,需要幼师适当控制他们的助人为乐,即便是出于善意,也要适可而止,因为无论是过分的施善,还是偶尔的失落,都会给心理造成无法剔除的阴影。
        结束语:
        对留守幼儿的教育是当前社会的重要问题。作为幼儿园,我们更要努力探索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让他们受到与正常孩子一样的教育和关爱,使他们学会自理、自信、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徐霞.浅析幼儿园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J].学周刊,2018(14):164-165.
[2]廖秀英.幼儿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J].华夏教师,2018(05):11.
[3]李翠萍.浅谈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20(14):56.
[4]边宇静.留守儿童教育之我见[J].甘肃教育,2020(09):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