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愈来愈受到人们重视,关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策略革新尝试也愈来愈多。在小学数学学科,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为重要和基本。教师应该在这项工作中进行深入探究,在改变中求发展,为教学革新提供宝贵经验和范例。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主要有: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其中,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属于数学运算能力这一大方向;数据分析观念和模型思想属于数学思维的方向;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则属于空间立体思维的培养方向;而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则可以渗透到其它核心素养当中,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将其穿插融入进去。现主要阐述对其余三大核心素养培养方向的教学策略。
一、结合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培养空间立体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空间立体思维能力尚显较弱,对学生空间立体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及早融入进日常教学活动中。经过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对于教学方式创新的探索,个人认为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立体思维能力。那么教师可以善用信息技术,在学生面前直观地动态化地展示几何图形。因为学生在直观地观察几何图形的动态模型时,比原来在脑海里干想要容易得多,小学生在空间立体想象时,主要还是求一个入门,做好基础是首要的。
如在教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直观地认识到对这两个图形求面积的方法,本人就带领学生在微机上做关于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形拆解组合信息实验。我首先教学生在制图软件上插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然后教给学生裁切图形和组合图形的方法,学生通过任意裁切并重新组合的方式将平行四边形转换成长方形,从而直观认识到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即是求与它同底长、同等高的长方形的面积。而至于梯形,也可以通过裁剪并重组的方式转换成长方形,同时还有学生也直观认识到了两个梯形可以拼接成一个大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学生对梯形面积的计算就有了深刻认识。当然了,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总之,像这样动态化展示几何图形,并由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分析和探究,其对几何图形和空间概念的立体想象总归有所凭借,从而克服了初期立体想象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而且在学生自主进行信息技术操作从而掌握课本知识的过程中,对于学习和探索产生了浓厚兴趣。
再如讲到求圆的面积的时候,本人就带领学生做信息实验。学生通过将圆切割成若干份,从而将对圆的面积计算转化成对无限迫近长方形的图形的面积的计算。通过亲自操作和直观观察,学生对求圆面积的公式有了深刻认识,而且在切割和重组图形的过程中,学生表示在脑海中强化了对这一过程的印象。在整个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被调动起来。
二、普及方程思维,促成学生的数学思维
方程在数学解决问题中的占有重要地位。方程不仅可以清晰描述解题思路,更使得解决问题的过程简便化,更为重要的是,方程思维是一种把未知数量代数化和把现实事物数学化的典型思维方式。方程思维传授给人们用数学术语描述事物、数学的观点看问题、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的理念,而数学思维属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的一大培养方向,在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中是很重要的部分。因此,为促成学生培养数学思维,教师应该着重对学生的方程教学和方程思维的普及和启发。
如经典的算父子岁数的问题,就可以用列方程法解决。下面来具体举例:今年爸爸的岁数是儿子的5倍,两年后爸爸的岁数是儿子的4倍,问今年儿子和爸爸各多少岁?
对于学生,直接不设未知数不列方程就很难解决此问题,因为要用到逆向思维,这不利于学生理清解题思路。而通过列方程则可以很容易地解决此问题,而且解题思路也会比较清晰。
我们可以设孩子岁数为x,爸爸岁数为y,那么今年两人岁数关系式为:y=5x,两年后二人的岁数关系为:y+2=4(x+2),这样一来方程式对题面和解题思路的描述就较为直观和清晰了。下来只待解方程,最后解得x=6,y=30,即儿子今年6岁,爸爸今年30岁。
这样列方程的过程就是在建立一种数学模型的过程,方程思维就用数学模型构建对现实事物数量关系的描述的思维典型。
由此可见,数学教师可以在讲解有关方程的知识点时,引导学生养成建立数学模型的理念,从而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继而在今后的学习和解决问题过程中逐渐以数学的眼光看问题,以做好对学生数学思维这一方向上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激发学生计算兴趣,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至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最基本的方式是让学生在题海中遨游和锻炼。不过对于小学生,长期进行大量的计算,也容易犯困和厌倦。那么教师应该设法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实现数学运算能力的提高。
激发学生计算数字的兴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做数字游戏。本人就曾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开展了一场数字游戏。我每次向学生喊出一个数字,如57,68,71,93,97等,让学生判断这个数字是质数还是合数,让学生判断后跑到早就指定好的位置。学生在脑海中快速回忆判断质数的依据,并快速应用到对当前数字的判断当中,然后执行游戏指令。而且学生是在快节奏的游戏中做出判断并执行指令的,欢乐之余也带有刺激感。后来我又加大难度,说出了两个数字,让学生判断这两个数字是否为互质数;又列举两个数字的因式,诸如4641×615,,56×59,5646×134等,让学生判断乘积为奇数还是偶数等等。
学生在活跃欢乐的氛围中计算数字的兴致提高了,学习主动性也大大提升了。而且在快节奏的数字游戏中,学生经过大脑对数字信息的快速处理,做出符合游戏指令的选择判断,并执行行动。这样学生既锻炼了反应速度,又加快了数学运算速度,实现了数学运算速度的增强。
结语:关于学生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则可以通过创建开放课堂、活跃课堂氛围、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等方式来进行,并适当将对这三项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其它的核心素养相结合。为此,教师应该坚持教学方式的创新,不断积累经验和自我反思,谋求教育改革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聂庆华.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生数感培养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11)
[2]王小霞.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策略[J].甘肃教育,2020(06)
[3]贺永应.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思考[J].才智,2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