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创新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不断深入教学改革, 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初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就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意义。在现阶段,素质教育对物理教学工作提出了很多要求,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物理教学的一个发展趋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革创新理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转变教育观念才能培养出具有扎实基础的、不断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在未来的物理教学课堂中应不断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作为一种群体性活动,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将会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心理学认为,个人所处的环境将会对个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不断刺激这个人做出积极主动反应,为个人发展提供机会,这个人的个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的推陈出新。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不断设计与探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不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改善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课前可以增加引导环节,通过物理原理产生的现象或是小实验作为课程的开头,不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学氛围中不断的增加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并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驱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不断探究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提前对实验的设计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实践。不断优化实验的教学方案,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通过实验的操作,探究实验的过程中。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能够发挥,是否能够亲自的操作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探究性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不断地对实验提出质疑。从而形成问题意识。使学生个个都能做学习的主体,摈弃以往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提升初中生的物理学习兴致,造就初中生的探究性大脑。
二、通过创设物理实验情境,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类对物理知识的归纳和总结也是来源于对实践的探索,很多物理规律都是从自然现象中总结出来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要在不断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和提高。物理教学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科学实验,通过实验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激发的状态,把学生的视觉感觉和兴趣调动起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很熟练的运用实验工具的功能,用实验演示创造有神有色的实验场景,让学生形成直观体验,教师可以激发和鼓励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物理知识,实现学生触类旁通的了解和学习物理知识,随着物理知识的不断积累,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借助实验认识和了解一些抽象复杂的物理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实现思维的开拓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变的实验方法,积极的创设实验情境,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流畅性和独立性,从而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不断探究的积极性,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己选择实验器材,根据不同的实验原理进行实验操作,给学生更多的实验空间和想象空间,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出恰当的实验结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多种途径。激励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同时将简单的物理知识进行生活化和体验化教学。通过简单的物理概念如,热、电、力等物理知识点在生活中寻找到恰当的案例实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相互转化。
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不断进行质疑和探索,比如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应该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来实现。在学习欧姆定律时,探究电阻的电流跟两端电压关系时,学生可以根据变量的方法,提出设计方案,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正是由于科学家的勤于观察和善于思考,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勤于思考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用典型示例去解释周围的物理规律和物理现象,形成实际生活与物理学习紧密相连。例如通过学习光速和声速的问题之后可以让学生解释雷雨天闪电和雷声同时产生,但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通过生活中的案例,与物理知识的紧密相连,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小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 例如学习浮力阿基米德原理之后,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计算物理密度的小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动脑的形式,不断完善物理知识,这样对学生的创造性会有很大的鼓舞,会使学生获得创造的满足感,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欲望。教师可以通过教材中的一些实验作为基础,不断启发学生加深实验的宽度和广度,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在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既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不断探索过程。在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紧密结合,教师只有不断探索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才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社会和家庭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具有创新精神的环境,要积极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善于打破陈规,提高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元木.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J]. 吉林画报(学术版), 2014,(12)
[2]王建伟. 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 学周刊:上旬,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