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袭爽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期   作者:袭爽
[导读]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高度注重以学生的基本生活体验为出发点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高度注重以学生的基本生活体验为出发点,数学是一门要求逻辑思维严谨的学科,但小学数学,由于学生年龄小,一般逻辑思维不是很强,不具有分析能力,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基本要求。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需要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立足于生活的实际,将儿童化、生活化的教学设计引进数学课堂,引导学生及时捕捉数学信息,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小学数学
        【正文内容】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及成因分析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数学生活化”这一全新理念,旨在让全体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面体现数学学科的生活化,让数学来源于生活真正实现意义。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1.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在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先进理念的指导之下,很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在理论方面已经熟悉地认知到了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对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有意识地在创造生活化教学的情景。然而,所收到的效果却不是很让人满意,在与生活的结合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方面。这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所采用的生活化教学的素材是直接从网络下载而来,没有再次提升改造。与此同时,也有极少一部分的教师没有认识到生活化教学的作用,他们认为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基础知识的掌握,觉得生活化教学纯属浪费精力,没有多大意义。当前,生活化教学在数学教学当中的应用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2.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数学课程的生活化教学应该紧跟着年级的升高而进行调整与增加,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却出现了不增反减的问题,也就是说,低年级的学生所接触的生活化教学要多于高年级的学生。这主要原因是因为年级越高,学生的学习负担就越重,学习压力也在不断升高,导致了数学教学和生活联系的缩减。
        (二)现状成因分析
        教与学单调枯燥、缺少趣味性在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教师只重视知识掌握的结果,仅仅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却很少关注学生探索、掌握知识的过程。教育的现状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布置学生操练,为了考试而做题”。学习和日常生活相脱节,理论和实践难以统一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扎实、牢固的程度在世界教育领域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教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往往相脱离,学生缺少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也不够牢固。
        二、小学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社会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应用,随着数学知识的普及,以新课程理念编写的数学教材明显增强了生活化趣味,在内容编排上出现了诸多与孩子们的生活情景相关联的习题,例如,出租车费、购买付款、电脑上网和市场销售等问题。所以,小学数学教学适时地融入生活案例,有助于学生们从生活中挖掘和吸收数学基本原理和知识要点,将抽象的数学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借助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健全和完善数学知识体系,使之深切地领会数学所带来的乐趣,在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奥秘的同时,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并能用数学原理准确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充分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此外,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极大地帮助学生发现和感知自我,凸显个人价值,重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素质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为了能够促进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除了应该深入认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有效策略:
        (一)学会数学视角,洞察日常生活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依然延续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往往根据自身备课和事先安排的教学流程传授知识,学生们只能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如若纯粹为掌握知识而开展教学,缺乏与具体的生活实践相联系,那么必然导致教学效果的事倍功半。为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积极摒弃老套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同时,使学生拥有一双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的慧眼,为学生插上思维飞跃的翅膀。要实现这个目标,主要在于教师的点拨和指导。首先,教师要提醒学生平日多关注周边的一切事物,并能开动脑筋,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认识事物;其次,要发挥联想,学会用数学知识原理解释事物。例如,学习青岛版小学数学“厘米、米的认识”时,为克服抽象的长度单位给学生理解带来的困难,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向孩子们提问: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哪些以“厘米”和“米”为单位计量?学生们结合新学到的内容,运用发散思维,联想到衣服长短用“厘米”计量,教学楼的高度用“米”计量,推而广之,街道公路用“千米”计量,手指甲的长度则用“毫米”计量。孩子们通过站在数学的视角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不断地加深印象,就会更快地掌握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改善教学方法,创设生活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方式方法的改善,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这对于实现高效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将达到教学目标作为工作的重心,教学的方法老旧,也没有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愿意学,教师也讲得没劲。而数学生活化教学则不同,教师通过有效的方式将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结合,在生活场景中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这样一来,学生更愿意接受数学知识的教育,对于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积极地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情境,对于教师来说,应该注意掌握好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应该尽可能地进行生活现象的捕捉;第二个方面,应该注意进行生活经历的模拟;第三个方面,用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展开课堂教学。比如,教师在讲到循环小数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看一段已经准备好的春夏秋冬的影像,从四季更换、不断循环的现实来引导他们对循环小数进行认知。比如,在讲到混合运算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展开课堂教学,通过视频播放的方式来告诉他们混合运算的含义,可以向学生演示超市的食品与价格,然后进行适时的引导与归纳,使得学生可以真切地感觉到数学离他们很近,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技能。
        (三)优化教学环境,营造生活氛围
        生活化教学环境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当然,开展生活化教学之前还应该做好教学环境的优化,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活泼的生活氛围,这是小学数学开展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当中,对教学环境的要求相对而言比较高,不仅要体现出课堂氛围的生活化,还应该积极地做到师生关系的生活化。教师也可以激励学生去积极地找寻生活当中的教学素材,找出生活当中与数学相关的事物,还可以在拉近师生关系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一来,学生也会觉得学习数学并不是那么枯燥无聊,当他们乐于在融洽的氛围当中学习,在友好的师生关系中学习,在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当中学习时,他们定能成为学习上的能者,成为生活上的能者。及时捕捉数学信息,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写数学日记的好习惯。千万不要认为学生的年龄小,他们没有捕捉数学信息的能力。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加上适时引导,孩子眼中的数学意识并不比大人差。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真正感觉到数学好玩,数学有用。使学生明白了日常生活中所孕育着大量的数学问题。这种学生眼中有数学,及时捕捉农村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变成数学日记并记录下来。不仅可以使孩子更好的认识世界,而且能使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学以致用,将会搭建起认识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创造数学的广阔学习空间,使数学与生活更加贴近,使数学学习充满生机和快乐。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充分地挖掘生活事件中的数学元素,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的乐趣,做个生活有心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