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创设和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5期   作者:吴朦朦
[导读]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过程
        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过程,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法通过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创设情境,深化学生的感受,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文主要研究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创设和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教学法  创设
       
        1.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1.1形象直观化教学 ,启迪学生思维
        数学是一门抽象思维很强的学科。由于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认知水平不够,导致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抽象问题,学生无法及时、准确地理解透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各种生活中形象直观的例子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
        1.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数学素有“思维的体操”之称,课堂上如果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学氛围枯燥,学生将无法进入学习状态之中,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无法理解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往往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采用有效的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快速的进入课堂教学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现阶段情境教学法主要存在的问题
        2.1教师对情境教学法认识的偏差
        数学是一门思维严谨的学科,虽然情境教学可以调动课堂气氛,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情境教学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削弱了学生关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而且在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观察中发现,教师设置的情境教学大多局限在一些内容较少、较简单的课程,对学生的学习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2.2情境教学法的设计过于简单
        情境教学是贯穿于整节课堂的,教师在对情境教学法的设计往往停留在简单地师生问答中,方式过于单一。教师并没有通过实物演示、生活展现、画面再现、表演体会等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的思考。教学问答设计大部分只是针对课本的基本内容,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思维拓展,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3情境教学法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
        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学习的源泉,只有密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引入生活中的小学生买文具,去游乐场买门票,买报纸等等购物的场景,都出现了人民币元和角,但是“分”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见过的,学生在脑海中无法形成对“分”形象的认识,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后面学习元角分之间的数量关系有一定的影响。
        3.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3.1利用生活经验创设生活化情境
        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又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中自然地消除对新知的陌生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这样既活跃了思维,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的运算的时候,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情景表演等方式来导入新课,可以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分别表演顾客和收银员,顾客如何根据自己的钱数来选择购买的物品,收银员如何找零等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思考。
        3.2利用各种小游戏创设情境
        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各种小游戏是他们的最爱,所以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引入一系列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游戏,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因势利导,发挥学生好动好玩的优势,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例如在“搭配”一课教学中,四个同学排位置,有几种不同的站法?针对这个问题,可以请四个同学上来玩排队的小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利用多媒体能信息技术创设直观化情境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必不可少,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丰富性和动态性创设情境,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例如,教师在“平移和旋转”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出示各种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的动态图片:推窗户、滑滑梯、电缆车、荡秋千、旋转木马等等,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出平移是一种直线运动,而旋转是绕某个点转动的运动,加深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区别的理解和掌握。
        3.4利用知识的迁移创设简单化情境
        数学中知识结构联系紧密,教学内容往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在新的教学内容中,能够以学过的知识内容为基础创设简单化的教学情境,利用知识的“相似性”,数学的“变通性”,让学生迅速掌握新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的简便运算的时候,可以通过整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定律的知识点的迁移,归纳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定律,又如,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时候,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商不变的性质,从而推导出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小学生在低年级打好数学基础,对于以后学习数学有很大的帮助。
        4.总结
        情境创设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在教学中要增加情境设置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度,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学生已有水平创设情境问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有层次地展开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