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是小学教学里的一个重要的科目,学习数学对于培育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学校和老师一定要关注到数学教学的质量,致力于提升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水平和质量。特别是对于小学数学而言,这个时期的数学学习质量,影响着学生们的日后数学水平,教师一定要在这个时期打好基础。因此,本文基于该背景,展开了探究,分析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习惯;策略
引言:自主学习习惯,指的是学生们在自主学习的时候,所具备的一些自学习惯,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对于学生们学习数学有很大的帮助。由于小学生们心智不够成熟,往往没有认识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自己的教学和引导,帮助学生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日后发展带来帮助。
一、注重课堂实践,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们开展学习活动的最好的导火索,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关注到学生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只有点燃了学生们的数学的兴趣,才能够调动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欲望。在开展小学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们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数学知识,借助课堂实践和教室场地,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的课堂的时间,在为学生们教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注意潜移默化的激发出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兴趣。由于小学生们的年龄比较小、思维比较开放,他们的注意力都非常的容易被其他的事情和物体所吸引,无法长时间保持注意在一个地方上,所以教师教授数学知识的时候,学生们也往往无法保持自己的注意力在学习数学知识上,导致数学学习效率低下。这样的学习习惯,是一件非常错误的事,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们最终学习的质量,特别对于自主学习而言,有这个习惯的话,学生们往往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自主学习里,无法获取和掌握到其中的知识。因此,小学的数学教师,需要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在实际的教学里,教师们可以多开展一些实践的活动,通过实践活动提升课堂趣味,让学生们保持注意力在课上上,慢慢的培育自己的注意力集中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要灵活的运用各种的教学方法,全面的为了提升学生们的良好的兴趣做努力,再赋予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必然能够得到提升。
例如,在小学数学北师大版本的二年级上册的《2-5的乘法口诀》的时候,很多小学数学教师,都只是简要的为学生们传授了乘法口诀的内容,然后就让学生们背下这些口诀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十分的枯燥和无聊,并且会加大学生们学习的难度,他们往往无法有效的掌握这些背后的逻辑知识,认为这部分的知识点过于抽象。因此,教师可以在教授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融入一些实践活动,提升课堂的趣味,帮助学生们有效的掌握该部分知识。教师可以选择3个小学生,他们手上分别拿着不动的花朵,两个学生拿着3个花朵,另外一个学生拿了6个花朵,之后教师让拿着3个花朵的学生们把自己手上的花给老师,这个时候教师就会有6个花朵,然后教师让另外一个学生们把6个花朵给自己,这个时候教师也会有6个花朵。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们思考,学生们通过这个实践活动便能够明白,分2次,每次给3个花朵和一次给6个花朵是一样的结果,这有助于帮助学生们理解2*3=6这个乘法口诀背后的含义。
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实践这个活动,让学生自己自主探索乘法口诀的内涵,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此来培育学生们的自主思考的习惯。
二、注重分层教学,突出自主学习重点
由于学生们的发展背景和家庭环境都不一样,加上学生们先天的能力也有区别,所以每个学生们都是有很大的差异的,这也就意味着小学班级里的学生们,即使是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学习一样的内容,也会在学习的成果上有很大的差别。教师不能够忽略他们之间的差异,一定要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设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内心相对而言比较敏感,学习的成绩的打击或教师的批评会让小学生们对数学产生厌倦、抵抗等负面的、消极的情绪和心理。这对于培育学生们的自主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关注到学生的差异性,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以此来突出不同的学习不同的学习重点。
例如,教师在教授完课本的知识之后,应该要根据学生们的不同的能力和水平来进行分组,布置不同的小组作业,这样能够让作业更加符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有效的发挥作业的价值。需要注意的时,教师在分组的时候,不能够明确的告诉学生们分组的依据,这样会打击小学生们的自信心。分层次的教学,能够有效的额帮助小学生尽快地了解到自己学习的缺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的展开学习,并通过这样具有层次性的作业,来提升学生们学习数学的信心,让他们能够更加主动的去学习和探究数学。除此之外,分层次的教学方法,能够满足优成绩好的学生的需求,让他们做更多有挑战的题目和作业,以此来获取更多课文知识,得到能力的提升,不至于让他们在学习上等待学习能力弱的同学。
三、重视教师引导作用,设立奖励机制
习惯贵在坚持。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发挥自己充分的引导学生,让学生们养成并且保持自己的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可以利用课上的时间,强化学生的自主检查、自主学习、自主进步的习惯,并且可以借助一些奖励的制度和手段,来促进学生们对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视。
例如,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制定“检查小标兵”的原则和规矩,对于达到要求的最低标准的学生进行评选,每次选出前几名的学生,然后让这些前几名的学生进行拼比,选出最终的小标兵。通过这样的奖励制度,激发出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坚持自主学习的程度,进行奖励和表扬,以此来促进学生们保持自己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习惯,是小学生所必须要具备的一种素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只要教学的过程里不断的渗透自主学习习惯,通过结合本文里提到的相关策略,让课堂、课后都成为培育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场所,促进学生们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虞慧.数学思想方法: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必要元素——核心素养培育的视角之下[J].数学教学通讯,2020(13):48-49.
[2]赵丹,梅松竹.减负视角下小学生数学作业负担的差异性分析——基于H市三类学校的实证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20,18(02):103-106.
[3]缪自伟.运用思维导图提升中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9(20):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