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运用余建平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建筑实践》2019年第38卷13期   作者:余建平
[导读]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范围的不断扩展,其实际建设的地质条件愈加复杂
        摘要: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范围的不断扩展,其实际建设的地质条件愈加复杂,工程类型也变得多种多样,对于质量控制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工程,要求在整体工程项目中重视防渗水技术的综合使用,而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开发与实际应用是工程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不仅会对自身的运行产生直接性的影响,还会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在整体质量控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力度,不断提高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从而确保整体工程质量逐步提高。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
        引言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要求整体工程的技术性进行不断的增强。水利水电工程要不断提供施工质量。尤其是面对防渗水墙的工序工程,要时刻注意施工技术要求,一切以保证施工的质量为前提。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过程中大多的项目都离不开水。所以,这就需要建筑企业在项目工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即有关施工技术人员可通过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以及规范标准从而制定出一套比较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着重监督以保证每一道施工流程都能尽可能符合建设目标,进而使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技术水平能得到有效提升。
        1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防渗墙的种类
        1.1桩柱式混凝土防渗墙
        桩柱式防渗墙是通过使用较为大型号的、具有强劲冲击力的钻头在墙面上进行大直径孔洞的钻入,在钻洞工作结束之后,用套管和泥浆将刚刚打出的洞采用进行水泥混凝土填充。紧接着就是进行防火墙的建造,在建造桩柱式防渗墙时,要以根根连桩的方式以及其分布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连接,这样才可以形成不同的形式。针对开发的项目土地是土坝类型的,要求在整体施工的过程中,采用常用的接头管法、套接、连锁式实现墙体合理连接,从而可以很好地保证水利水电工程中防渗墙的整体防护防渗水效果。
        1.2板桩灌输式混凝土防渗墙
        板桩灌输式混凝土防渗墙主要是采用震动从而造成有效冲击的方式,将所有的钢板桩打入到地基下面,而在板桩的边缘使用整体焊接的方式焊上一个的小管,在小管的底部设有一个活门,在钢板桩打入一定深度之后,可使用液压器等装置将钢桩缓慢取出,在拔桩的过程中,可通过钢桩自身把防渗材料通入到焊接在钢桩上的小管中,从而将防渗材料通入到孔洞中,最终制成防渗墙,这是板桩灌输式混凝土防渗墙比较常用的打造方式。
        1.3槽板式混凝土防渗墙
        槽板式混凝土防渗墙的建造方式是通过将泥浆灌入到事先开好的洞孔,可以进行有效的加固,增加耐用性。在泥浆灌入之后,等其结构稳定之后,即可以在里面加入水泥混凝土材料,从而建造出非常坚固耐用的防渗水墙。洞孔的开洞大小建议一般在5~9m,这是通过科学计算出的最理想开洞距离。当然如果遇到特殊的情况,建议还是要以实际特殊情况来最终确定槽孔的实际长度,而槽板式混凝土防渗墙的连接方式与上述的桩柱式混凝土防渗墙相同,都是采用搭接或者连锁这两种方式。
        1.4泥浆槽混凝土防渗墙
        这种混凝土防渗墙的打造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它需要在地基上进行挖槽作业,就是在地面上进行挖掘,而整个沟槽的宽度保持在1.5~3m。施工的关键是在沟槽之间进行用泥浆灌注的方式进行有效的加固处理,保证施工的过程中对所挖掘沟槽的回填,回填的材料也采用砂石和具有粘度的泥土材质所构成的综合结构材料。


        2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的应用策略
        2.1施工前准备的应用
        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的应用是需要运用到钢绳冲钻机以及钻孔机械设施设备的。所以,在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开始前期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倘若选择使用钢绳冲钻机则需要在施工开始之前先用冲击钻头击碎地面,然后再运用抽砂筒将地面的碎石以及泥屑进行处理,这种方式所消耗的资源比较多,与此同时工作效率也不太高。所以,大多情况下应科学合理地运用冲击反循环法冲钻机来进行地面钻孔操作,以保证施工的工作效率。
        2.2水下混凝土灌注的应用
        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过程是必须要达到规定的清槽施工质量的标准才能进行操作的。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是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的重要环节。所以施工人员在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施工操作过程中应着重加强将原材料备足以及检查设施设备是否出现安全隐患等问题。依据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建设要求则可以选择导管法的方式进行混凝土灌注施工,水下混凝土则使用施工现场来进行搅拌操作,并选用直升导管法来浇筑水下混凝土。并根据槽段的实际情况把两套导管安放在槽段内,其中导管和槽段两端的距离应设置成150cm,导管与导管之间的距离应为3cm。为了避免在搅拌混凝土过程中有质量问题以及墙体渗透问题,这就需要施工人员在搅和站对混凝土进行集中搅拌。除此之外,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还要一直维持混凝土土面处于一个上升的发展趋势,其上升速度也要合理地控制在200xm/h,并且其管道填埋深度应有效设置在100cm到600cm之间。然后指定专门工作人员时刻关注并记录混凝土土面的上升情况,与此同时也要在施工现场将各个槽段的混凝土进行预留操作。
        2.3混凝土超薄防渗墙施工技术的应用
        在进行混凝土超薄防渗墙施工技术操作之前通常先往导向孔内注入适量的泥浆,并保证泥浆的水平面应维持在低于导墙面下端的30cm处。水利水电工程中所选用的泥浆材料大多为烧碱以及膨润土相结合调制而成的。其黏粒含量应超过50,塑性指数也应超过20,含沙量应低于5,并且SIO2与AL2O3的比例应大致为3。混凝土超薄防渗墙的施工流程主要有以下特征:首先,在槽内的排渣清理过程中,应使抓斗位于孔底处,然后把孔底内所残留的原料物质通过同体的方法以排出槽孔。在此操作过程中应着重注意不能使槽孔内的泥浆脱离之前所注入的水平线范围之内,以避免出现槽孔壁坍塌的现象发生。此外,在混凝土超薄防渗墙施工技术中还应随时添加槽孔内的新鲜泥浆以保持槽孔内的侧压力,实时记录并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在混凝土超薄防渗墙的施工技术处理过程中,防渗墙的接头大多情况下都选择在管上进行抹油以及裹膜等相关技术操作。其中防渗墙的接头管通常选用焊接管,其直径为330mm,管壁厚度为100mm。然后在成槽后应提前在管壁上涂抹一定量的润滑油并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最后把接头管放置于防渗墙的合理位置处,从而使混凝土和管壁之间的摩擦作用降低。
        结语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不仅会对自身的运行产生直接性的影响,还会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范围的不断扩展,其实际建设的地质条件愈加复杂,工程类型也变得多种多样,对于质量控制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在整体质量控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力度,不断提高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从而确保整体工程质量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钟为延.水利大坝工程混凝土防渗加固措施研究[J].珠江水运,2018(24):107-108.
        [2]吕明旸.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2):201-202.
        [3]巢悟辉,于京京.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2017(4):102-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