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对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也越来越多。水利工程领域的建设,近年来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与此同时,水利水电工程也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避免环境进一步恶化,有关部门必须加强对鱼类资源的保护,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本文将深入探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给鱼类造成的各种影响以及如何保护当地的鱼类资源。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鱼类;保护措施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供水、发电、航运等很多便利,也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水利水电工程拦河建筑物的建设对鱼类生存环境影响是比较大的,工程的建设不仅会更改水流的流向还会大幅度地改变附近的地势。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近年来各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已经造成了大量鱼类资源的减少,有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立即采取相应的设施来保护鱼类资源。
1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正面影响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拦河大坝等设施,会对原有的水流造成阻隔,河水流速减慢之后,河流里的微生物会成倍地增长,河流中的养分会增多,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这就是湖沼效应。在湖沼效应的作用下,一些对平稳水环境适应力较强的鱼类会大量繁殖,当然这种情况只是对喜欢深水的鱼类比较有利,这些鱼类的生活环境一直比较稳定。水库里产生的营养物质可以形成固定的循环,滋养鱼类的生存,在河流流速变慢后,河水里的泥沙会渐渐堆积,随着水中微生物数量的增多,河水会变得浑浊。河流生态环境的一系列变化会影响鱼类的生存,不同种类的鱼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深水型鱼类会大量增多[1]。
2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的负面影响
2.1影响产卵
鱼类的繁殖跟河水的涨落是密切相关的,河水涨水的天数越多,鱼类产卵的数量也就越多。但水利水电工程建成后,会减少河水的涨水次数,每次涨水也只能维持很短的一段时间,将会影响到鱼类的繁殖。由于鱼卵的数量变少,该水域鱼的种群数量会随之下降。水位的升高会刺激鱼类产卵,但水库等水利水电工程会改变河水的流动速度,减少河水的上涨幅度,上述自然环境的改变都会给鱼类的繁殖造成的负面影响。
2.2影响洄游
水利水电工程的拦河建筑都会导致鱼类无法通过洄游的方式来繁殖。鱼类要想产卵,必须借助河水的涨势洄游到河流的上游。但是水利水电工程的拦河闸坝,阻断了鱼类洄游的通道,使鱼群很难回到河流上游的产卵场,也没有办法产卵。拦河大坝的修建对洄游性鱼类的繁殖造成的影响是较大的,通常采取鱼类增值站予以解决。
2.3影响生存
各种鱼类生存所需的环境条件是非常复杂的。河水的温度和深度、河流的速度、河底的泥沙淤积情况都会对鱼类的生存产生影响。如鱼类在一片水域大量繁殖,必然是适应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但是水利水电工程会严重改变当地的水域环境,不仅河水的流速会改变,河流的深度也会发生变化,有些鱼类很难适应环境的改变,数量会减少。上世纪很多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建造的时候,都没有很好的对上下游的鱼类资源进行调查,没有考虑要保护当地的鱼类资源,故在水利水电工程建成后,导致了较多鱼类的灭亡 [2]。
2.4影响物种多样性
每片水域的物种分布都是不同的,水质较为清澈、温度比较稳定的水域,往往都具有非常丰富的鱼类资源。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程所在地水域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许多鱼类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导致了死亡。水利水电工程对鱼类资源的影响不仅体现在鱼类数量的减少,更体现在鱼种类的减少。
物种的多样性一旦遭到破坏,后期是很难通过人工的方法恢复的,因为当地物种的平衡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平衡一旦打破,鱼类的多样性将很难维持。
3如何保护鱼类资源
3.1人工养殖
对于鱼类资源的保护,可以采用人工增殖放流的方式来进行。在养殖鱼类的选择上,要事先经过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再决定。选择的鱼种不仅要能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还必须不会对现有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近些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科研公关的突破,鱼类的养殖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养殖规模。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鱼类增殖站要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放流到河里的鱼苗必须要保证健康,投放的数量也要经过严格的规模计算,部分地区的生态系统遭受的破坏比较严重,因此在鱼苗养殖和投放上要投入更大的成本,来保证当地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3]。
3.2渔政管理
很多水利水电工程在结束施工后,周围的居民会来附近捕鱼,如果不对当地的鱼类捕捞加以限制,也会造成鱼类资源的枯竭。当地的管理部门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禁止捕捞的时间。在鱼类繁衍的关键时段,要禁止渔民进行捕捞作业。渔民在进行捕捞时,也要注意对水环境的保护,很多地方的渔业捕捞还还在使用炸鱼捕捞的方法,给水域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这种需要明令禁止。只有有规律地、合理地进行捕捞作业,才能保护当地的鱼类资源,使鱼类能够保证正常的物种繁衍。
3.3环境监测
在各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完成后,管理部门应当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负责监测这片水域的生态环境和鱼类的生存情况。很多地方对环境监测都没有提高重视程度,对于鱼类资源的减少不能及时获悉并采取行动,导致了当地自然环境的不断恶化。做好水域环境的监测工作,需要对河流的水质、河水的深度以及生态系统的各个构成要素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不断调整保护鱼类的各项措施,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修护,使鱼类资源的使用和管理更加高效。
3.4建立保护区
对于一些濒危物种的生存区域,要规划专门的保护区来保护鱼类资源。在这些地区,要延长禁止捕捞的时间,给鱼类充分的时间进行繁衍生息,周围的工程施工也要避免对环境造成干扰,减少污水的排放和噪声的传播。对当地的珍稀物种要建立详细的档案来进行管理。
结语
根据本研究的分析,水利水电工程拦河建筑物的建设给鱼类资源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保护鱼类资源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了。对于不同的流域坏境,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可以通过人工增殖放流的方式来增加鱼类的数量,对当地的鱼类捕捞也要进行严格的限制,在濒危物种的活动区域要划出保护区,并对流域水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从而保障当地的物种多样性。
参考文献:
[1]申景芳,潘轶敏,黄玉芳等.河口水电站对鱼类资源的影响及保护措施研究[J].人民黄河,2017,10(17):124-125.
[2]孔庆辉,付鹏,陈凯麒,王光磊.水电开发对鱼类的影响及其保护措施[J].东北水利水电,2018,12(13):141-142.
[3]官民,申剑.北盘江流域梯级水电开发对鱼类资源的影响分析[J].贵州水力发电,2017,10(25):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