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于我国的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的水电资源呈现出资源紧张的状况,因此,应在满足人们水电需求的同时进行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相关部门应明确水利水电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从中吸取教训,解决我国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
关键词:水利水电;生态环境;影响;措施
1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匮乏
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对环境保护工作仍抱有一丝侥幸的幻想,环保意识不足,这导致环境保护工作落实效果差。随着工程的进一步开展,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施工的人员和制度不断改变,致使各类环保问题无法及时解决。施工企业存在不主动作为的现象,没有及时监管便不去做使得环保工作始终无法落实,更有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放弃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匮乏是水利工程发生环保问题的根源。
1.2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对河流环境产生轻微的影响。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考虑到施工要方便的因素,施工人员会对天然河道进行截流施工,这样做的话对河流环境的不利影响会得到降低,甚至产生一些有利因素,改变河流局部河段的水深和含沙量。与此同时,当水库蓄水结束的时候,河流的水位会上升,水资源蒸发量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同时也会导致这一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因此环流会对河流环境产生影响。在太阳的照射之下,水库的水温与河流的早期水温会有差异,这也会影响河流环境。
1.3对陆地生态的影响
大部分水利水电工程附近的蒸发量都会越来越大,这种情况致使温度在不同的季节中无明显变化,给水利水电工程附近的土地与植被都带来了影响。同时,建设水利水电工程还关系着河流中的泥沙含量、水温及营养盐的含量,改变了河流原本的水文条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另外,在修建水利水电工程的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文化水平不高、道德素质欠缺,有可能会出现随意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情况发生,这些废水进入河道对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还会对河流周围的动植物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导致当地的生态系统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从而增加水体中的疾病类型,使河流附近的人畜患上流性疾病。
2水利工程建设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1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环保意识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之中,要加强宣传,使环保理念深入到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心中。无论是在工程设计阶段,还是在施工阶段,还是末期的养护管理阶段,都要贯穿环保理念,把这项工作做好。只有在思想上树立不错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才能更好地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采取大力措施,解决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之中威胁生态环境的问题。各部门要积极行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作为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为规范,充分发挥其强制性作用,使水利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同步进行,引人注目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作为水利工程建设单位,在确定工程建设区域以前,必须对各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详尽调查,综合分析各种可能的情况,权衡利弊,进而做出决策,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存统合。
2.2培养专业的人才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相关人才还处于短缺的状态,尤其是对拥有专业技术人才的缺口比较大。为了更好地解决水利水电工程当中的生态环节问题,培养更多专业化、环保意识高的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工程单位可以与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高校人才提供实习基地,同时吸引更多人才的加入。与此同时,在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相关单位还需要定期对工人展开环保培训,使他们能够在施工过程当中有效规避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2.3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水利水电工程应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采用过鱼设施、增殖放流等方式对水利水电工程和生态环境之间进行有效地平衡,使得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补偿机制能够更加的持续化与稳定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采取政策引领、施工评估和实地调研等方式对影响生态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该方法能够使环境破坏区域在修复的基础上,有效地扼制生态资源衰退。另外,各级政府以及各个部门的党员干部应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并统一思想认识,坚持遵守“绿色施工、高效施工、安全施工”的施工理念,加强资金的投入,注重对于新型技术的研发。
2.4加强废弃物排污处理
防治水利工程中出现水污染、生态破坏等情况,必须加强废弃物、污水等排污处理。企业以及相关部门要结合当地环境情况和施工效果进行科学的效果评估,对未完成的指标加强处理,优化设计方案。水利工程中最大的污染为废水污染,因此在施工中要特别注意废污水的处理,强化对水源地的保护。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修建,保证环保设施正常运行,且行之有效。
2.5做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减少环境破坏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要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减少在进行水利建设工程时产生的废物对环境造成破坏。如在骨料加工清洗等过程中,要对产生的废水进行科学处理;在施工时,需要经常在进出现场的道路上洒水防尘,防止废水排入周围环境以及汽车尾气的排放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在施工过程之中,要按照施工作业要求进行,尽量减少占用耕地、破坏河道,并在施工结束之后立即清理现场。
2.6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
水利工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引起当地水环境的变化。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之前,必须确保它不会影响当地的生态建设和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利项目应以效益为导向,做好水利工程相应视角的管理。同时,为相关的水利建设项目提供有效的保护,安排相应的定期检查人员,依法对破坏水利工程的人员进行处理,为生态水利建设提供完善的建设内容和约束条件。
2.7重视工程运行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的运行管理十分重要,因此相关部门应对其进行监管。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调度运行方案,使资源的使用能够实现效率最大化,优先满足人们日常中的生活用水。其次,满足生态用水。最后,考虑其他方面的用水。也就是说,在具体的工程运行中,应按照这样一种模式,在满足人们生活用水的基础上,以实现生态效益为目标开展生态调度工作,并且给河道中留下充足的生态水量,给发电、灌溉、航运等方面提供用水。同时,需要综合考虑工程调度相关的要求、环保设计要求和工程环境影响报告等,科学制定出相应的环境监测计划,以此确保工程调度以及运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除此以外,还应将对于生态的环境保护落实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当中,这也是当前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对于水利水电的工程建设应将和谐发展作为第一出发点,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给动物的栖息与繁殖、植物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应尽量采用绿色、环保、无污染的材料进行建造,给生态环境的优化提供有利的条件。在水利水电工程建成以后,应针对工程运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立监测与反馈机制,对当地区域环境进行追踪评价,并对存在明显不良影响的环境进行及时的改进,减少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结论
总的来说,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可以对生态环境带来积极的影响,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为了实现趋利避害的目标,水利水电工程单位需要培养专业化和环保型的人才,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施工方案。
参考文献:
[1]杨帅.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01):286-287.
[2]李存宏.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居舍,2019(35):8.
[3]刘华国.水利规划设计中生态保护措施问题研究[J].四川水泥,2019(1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