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分析与治理研究佘丽媛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39卷2月第5期   作者:佘丽媛
[导读]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在施工时没有按照标准流程来完成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在施工时没有按照标准流程来完成,极容易引发混凝土裂缝,对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一但混凝土裂缝未能及时修复,将会导致钢筋裸露在外,从而使钢筋发生锈蚀现象,为工程整体建设埋下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加强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治理,如在工程中发现混凝土出现裂缝,必须及时以现代化技术对其进行修复。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分析;治理研究
        1工程概括
        某工程共5栋单体,采用钢筋混凝土作业,建筑应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并带有地下停车场,地下1层,地上27~33层,项目施工的总建筑面积62749.81m2,其中,地上49000.08m2,地下13749.73m2,工程需要满足建筑单位提出的要求。
        2混凝土裂缝成因
        2.1材料
        混凝土属于建筑中的基本施工材料,在应用前通过混制与搅拌制成。混凝土制备是施工中的重要环节,需重视混凝土制备工作,保证所有工序按照工业指导书执行,还需要保证材料的质量,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建筑施工中混凝土不出现裂缝。在施工中,材料与配合比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应做好混凝土配合比工作。在材料配合比过程中,根据施工标准要求合理设置配比系数,提升混凝土强度,以确保施工项目质量。
        2.2方案
        建筑施工作业期间,为确保每道工序的有序开展,需要重视设计工作,根据施工要求以及施工企业拥有的资源,设计施工方案,完善施工内容,保证每项工作按要求进行,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不规范操作带来的负面影响。做好混凝土防裂缝工作,其中图纸设计直接影响建筑项目质量,设计人员应进行实地勘察,考量施工现场,综合施工各阶段作业,深化设计方案内容,确保施工人员在工作阶段根据施工要求使用各类混凝土,完成方案内容。如果设置方案存在问题,会对施工人员造成极大的困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混凝土结构,造成安全隐患。
        2.3温度
        施工作业过程中需要了解混凝土的特性,并根据混凝土的特性以及施工要求开展施工作业。为了提升施工质量,需要明确混凝土的热胀冷缩特性。结合施工要求,在不影响施工进程与整体质量的前提下,考虑混凝土易在自然环境下发生的变化。当混凝土受到太阳直射时,内部水分在温度升到一定数值后发生气化反应,导致材料内部温度瞬间升高,破坏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因此,需了解外界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只有掌握全面的信息,才能灵活设计施工方案,控制变量条件,降低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可能。
        3混凝土裂缝治理方法
        3.1合理选购材料
        在现场施工作业环节,需要根据施工标准,重视采购工作。还应该完善施工检测机制,保证采购工作按照工作流程执行,防止因为材料问题降低施工水准。采购人员在采买建筑材料时,需要查看商家的生产合格证以及材料性能,掌握全面的信息,扩大选择范围,合理挑选符合施工要求的建筑材料,选择性价比高的厂商作为长久合作伙伴,争取最有利的价格。除此之外,还应对材料进行检验,检验合格方可进入施工现场。材料选购需要注意:骨料是混凝土制备的主要原材料,应挑选吸收率低、粒径大的材料;合理调配骨料及配合比,防止水泥出现干缩状态。混凝土结构优化是保证施工质量的有效方式,因此需保证混凝土结构,合理设计施工方案,分析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因素,并从结构角度了解混凝土的承重能力;根据规定标准,分析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成因;利用收集的数据信息,选择满足施工结构的混凝土类型,完善施工方案,提升施工水平。


        3.2计算配合比
        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配合比计算十分重要。根据不同的施工要求,由各种材料搅拌、混制形成的混凝土存在多种不同的配合比,但无论配合比数值如何变化,都需要保证施工材料具有耐久性,根据施工状况合理设计配合比数值。在试验基础上,通过大量数据,精确配合比,合理选择施工材料,保证材料质量满足工作要求。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应了解水灰比设置要求,将其控制在0.24~0.34范围内,在此范围内的混凝土具备良好的硬度与强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进而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
        3.3科学控制温度
        项目施工阶段应及早采取措施控制温度因素对混凝土质量造成的影响,有效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工作中可以灵活使用辅助性保温材料,避免室内与室外因为温差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对混凝土裂缝成因的研究发现,材料出现裂缝是受到水分的影响,因此水分控制是有效遏制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方法。在材料配比阶段,要选择水分含量少的水泥,防止混凝土材料因水热化导致出现裂缝。混凝土入模期间如果不能控制材料温度,易因混凝土热胀冷缩的特性出现裂缝,可采取混入冰块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还可采用冷藏方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但这种方式对混凝土的体积有一定要求。利用冷水循环系统,可有效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混凝土在配比阶段易产生极大热能,可在材料搅拌期间加入适量的冷水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使用这种方式可以解决混凝土摊铺作业期间温度迅速升高的问题,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有效控制施工成本,提升项目整体质量。
        3.4加大监查力度
        混凝土浇筑环节直接影响混凝土材料的质量,研究以往工程项目混凝土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分析原因发现,混凝土出现裂痕与工作人员在浇筑环节没有遵照制备工艺要求制备混凝土有直接关系。在混凝土浇筑阶段,材料运送、振捣时间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如果制备工序、手法不按照工艺要求执行,很可能会改变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因此,需要加强混凝土浇筑期间的监查力度,考虑混凝土自身存在的泌水性以及制备材料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如骨料粒径大小、沉降等。掌握这些信息后,应结合现场施工作业内容以及施工要求,合理调整制备工序、完善监查制度、重视混凝土制备期间表层压实与涂抹操作,防止混凝土因自身塑性出现裂缝。
        3.5重视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裂缝的出现,保证材料质量达到规定要求。混凝土制备以及后续的保温养护直接关乎材料质量是否达到施工标准,做好温度养护可以防止混凝土受到温度差的影响,材料内部结构发生改变而出现裂缝,同时还能提升混凝土浇筑块的约束能力。考虑到施工环境,在开展温度养护工作前,需要明确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因素。针对工作人员的错误制备方式加强质量监管;针对外界环境对混凝土材料造成的影响,可以采用防晒、防雨材料覆盖在混凝土表面;在养护阶段做好排水工作,防止外界的水进入基坑内,影响混凝土凝结,降低混凝土材料的整体质量,导致混凝土裂缝大面积出现。所以,重视混凝土养护工作,加大养护力度,可以有效防止混凝土裂缝问题,保证施工顺利进行,还能起到控制施工成本的作用。
        3.6修补出现的裂缝
        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问题难以避免,为了控制施工成本,修补是最佳的补救手段。1)进行混凝土裂缝修补作业时,利用压力设备,将浆液灌注到裂缝处,灌浆属于物理修补方式。2)采用涂层封闭的方式修补裂缝,工作原理是在毛细作用下,修补细小裂纹,具有良好的修补效果。3)利用水泥砂浆填充、封堵混凝土裂缝,在填充砂浆前应清除裂缝中的杂质,裂缝修补工作应严格按照施工流程有序进行。
        4结语
        混凝土是最基本的建筑材料,其裂缝问题需引起从业人员的重视。要加大混凝土质量研究力度,根据混凝土裂缝成因,提出裂缝治理方案,做好混凝土结构优化、配合比设置等工作,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提升建筑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清奇.混凝土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34):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