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民建结构设计的优化措施的探讨王浩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第39卷5期   作者:王浩
[导读] 社会的不断进步促使的各行各业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摘要:社会的不断进步促使的各行各业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筑是工业与民用都无法脱离的基础,工业与民用的需求不断提高,需要工民建结构设计不断创新,适应社会的发展。其中结构设计技术创新、人员综合素质提高、优化设计的各个流程都是至关重要的。每一个步骤的优化才能够促成工民建结构设计的优化。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工民建结构设计的优化措施的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工民建;结构设计;优化措施;探讨
引言
        伴随工民建结构设计的发展,设计的标准要求方面则也越来越严格、规范。通过标准的设立、通过不断地对于各种标准、规范进行完善工作的开展,通过人们切实地对于标准开展落实的工作,都将促使工民建结构设计的方面取得突破与发展。同时,通过工民建结构设计优化工作的部分,将是现代的形势下,时代赋予人们的使命,也将是各企业在竞争的大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1工民建结构设计的总体概述
1.1建筑结构的主要类型
建筑的结构特点受到其使用功能需求的限制,建筑的用途决定了其结构的设计方向,目前根据建筑物的实际使用用途,一般从业人员将建筑物分为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两大类,再根据建筑物的建筑高度将其分为单层,多层,高层,超高层建筑,根据其使用的主要材料可分为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木质结构和混合结构,如果根据结构形式分割,分为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核心筒结构等。
1.2工民建结构设计的注意事项
中国各领域的发展,有赖于国内标准要求的不断完善,工民用建筑的设计也是一样。为了使工民用建筑的整体质量水平得到提升,建筑的高质量建筑水平得到有效保障,必须对工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不断的改进。在设计过程中,要始终注意以下几点事项:①确定工民用建筑结构安全性即其核心承载力。它是建筑最后质量水平和竣工效果的保证,认真仔细的计算建筑物的承载力,计算出建筑的最大承载能力,保证其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对建筑材料的承载力进行测试,以保证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②有许多影响工民用建筑结构质量的外部因素。在测量这些影响因素时,需要逐一进行比较计算,测量出的相关数据信息要保证科学合理性,进而方便后期的设计;③还有一些不可抗力的影响因素。像地震等,我国将建筑物抗震能力等级分为6~9级,此外,建筑设计人员要详细了解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地震等环境灾难,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合理地进行建筑设计;④建筑设计要有一定的美观,既要保证建筑的使用价值,又要注重建筑的美观,在建设建筑外观时候还要注意建筑的造价。
2工民建结构设计当前存在的问题
        2.1质量和安全性问题
        当前工民建结构设计市场需求巨大,而相关人才短缺,导致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工民建结构设计虽然说有一些要点,但是要点只是结构设计的基础之一,一些其他的部分需要相关人员的实地考察,因地制宜才能够最佳的设计方案。但是由于一些工作者盲目的删减了一些步骤,导致设计的某一个环节出现了差错,从而导致整个项目出现漏洞。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工作者迫于时间问题或者是效益问题,盲目主观的根据自己的判断来进行设计,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而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建筑的安全问题以及质量问题。现实中建筑由于质量问题而产生的灾难有很多,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工民建不仅仅不能够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保障,还会阻碍社会发展的进程。
        2.2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技术人员是工民建结构设计的核心,当前的结构设计人员虽然说已经掌握了一定相关的知识,但是由于缺乏实际操作以及对崭新的技术的认识,导致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例如,过于依赖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际情况,导致结构设计不能够满足当前的环境条件,从而使得建筑出现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问题。

系统的客观的问题是人类所不能避免的,而主观的问题则可以通过相关的培训来解决。
3工民建结构设计优化措施
        3.1制定方案的优化
        制定方案的环节,将是设计工作的源头部分。为此,开展相应的实地勘察工作部分,则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设计人员需要实地性地了解建筑物所在地的地形、环境等方面的现状,使得设计的过程中,能够汲取有利因素的部分,对于不利影响因素的方面予以规避,或采取合理化的方式进行处理,通过设计过程中有效性处理活动的实施,将促使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部分开展的更加顺利。另一方面,设计人员需要对于设备、工艺的要求方面实施分析,进而使得最终的设计部分能够满足设备及工艺的实际要求。而非在施工的过程中,才发现无法予以开展施工过程的困窘之处,将进一步造成整个施工过程的进度方面受到影响。因此,事先制定完善的流程计划,有益于施工开展。
        3.2其专业性优化
        人为的因素是工民建结构设计能够避免的问题,所以相关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够更容易适应复杂的工作。另外在工作过程中管理人员要通过团建等形式来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团队意识。拥有良好的意识才能够更好的利用工艺手段来施展自己的才能。另外,相关行业加强与高校的合作,通过合作增强相关人才的工作经验,使得其在开展实际工作的时候才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3.3设计构件的优化
        工民建设计构件的过程中,尤其针对荷载的部分,则需要深入性地做好考量与验证的工作,通过全面性考量工作的开展,使得工民建涉及到内部荷载与外部荷载的方面,都可以通过计算的过程得出。一方面,需要协调好内部荷载与外部荷载两者之间的平衡性部分,一旦两者之间出现失衡的状态,将使得构件的整体部分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根据荷载的结果,才能够进一步设计出构件的轴心压力、扭矩等部分,此过程中,对于荷载结果的确认与评审工作的开展,同时也将是比较关键性的部分,更加需要人们高度地重视。此外,构件的内力部分,也需要相应的设计人员通过方式、方法的应用,予以计算与分析。通过综合性对于构件内力、荷载等方面计算工作的开展,将使得构件的整体设计部分得到评估,并予以及时性地发现设计过程中的不利之处,并快速地采取纠正性的措施实施改进的活动,将进一步促使整个构件设计的过程更加完善,更具合理性。
        3.4将设计人员的主导优化
        在工民建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起着主导地位,因此,要使工程设计人员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必须严格培训工程设计人员,让他们学习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全面了解工民建的详细情况,深入现场施工通过实地的调查取证,总结经验和教训,对设计理念进行创新,不断提高设计能力,进而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知识储备,使设计出来的工民建工程经受实际的考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发展飞快,人们对建筑行业尤其是工民建结构的建筑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工民建结构的设计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为了保证工民建设计的质量水平,工民建设计人员要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工民建所面临的挑战,不断进步,进而确保工民建结构设计的整体质量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闻辉.工民建结构设计的优化措施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30):99-100.
[2]张锦.工民建结构设计的优化分析[J].门窗,2019(13):148+150.
[3]刘琳.工民建结构设计的优化措施的探讨[J].居舍,2019(16):103.
[4]任建阳.工民建结构设计的优化措施的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30):65.
[5]程雄林.探析工民建结构设计的优化[J].河南建材,2018(05):40+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