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建筑行业的发展,工民建的部分则呈现出了井喷式的发展态势,为此,工民建的结构设计环节,则也受到了广大人们关注,通过对于结构设计的重视与创新,不仅有力地保障了工民建的质量,而且将进一步促使工民建向更高的层面发展,推动建筑行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本文对目前结构设计优化处理进行了一些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从业人员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在进行结构优化时能够有所借鉴。
关键词:工民建;结构设计;措施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我国对城市和工业的建设越来越快,土木工程发展飞速发展,逐渐成为支撑我国经济的重要行业。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工民用建筑有着大好的发展前景。随着建设的数量增加,人们对工民建筑的结构设计也有了更多的要求。因此,这就要求设计师要有超高的创新能力,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观赏性,深入探讨工民用建筑的结构设计,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1工民建结构设计原则
首先要保证建筑的经济性,一个建筑施工项目是否可行的基础条件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考虑经济性。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这方面的要求,那么在后续的设计中一定会存在某些部分背离了原始的设计初衷,或者在实际施工方案中出现偷工减料或效果不佳的情况。所以进行工民建结构设计时,要在满足其使用性能的要求前提下保证其经济合理性,控制整体建设成本企业和建设企业提供一定的经济增益空间,保证后续施工作业能够顺利完成[1]。安全性原则:建筑结构作为内部长期有人机械进行作业行为的结构物,其安全性是决定该建筑项目是否有建设必要和应用价值的基础,在安全性原则下,设计人员要正确审视成熟技术与新技术之间权衡某些新技术,在提高个别建筑结构性能、环境保护、经济与造价控制、施工工序控制方面具有较好的表现,但是由于新技术的应用场景还未经进一步的检验,所以其技术稳定性仍然存在一定的位置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势必需要利用一些成熟的技术对其进行补充,确保建筑物的基础安全不会受到影响。但也不能一味的拒绝新技术的加入,新技术的加持确实能够使建筑结构在稳定性、合理性、坚固性上具有更强的表现,可以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出现的几率,只是在具体应用和选择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应用需求来进行选择。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能够对不同技术尤其是新技术的特点有全面的了解,能够正确合理的调节各项建筑技术资源,使其能够达成优势互补,确保结构的稳定安全[2]。适用性原则:在物质基础普遍提升的当前,人们对于建筑物的具体要求越来越多,对于其基础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建筑物应保持其基本的使用功能之外,在外观环保生态上也应该符合当前社会的普遍需求,只有能够与大众需求保持一致,才能够确保其设计的效果。
2工民建结构设计当前存在的问题
2.1质量和安全性问题
当前工民建结构设计市场需求巨大,而相关人才短缺,导致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工民建结构设计虽然说有一些要点,但是要点只是结构设计的基础之一,一些其他的部分需要相关人员的实地考察,因地制宜才能够最佳的设计方案。但是由于一些工作者盲目的删减了一些步骤,导致设计的某一个环节出现了差错,从而导致整个项目出现漏洞。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是由于工作者迫于时间问题或者是效益问题,盲目主观的根据自己的判断来进行设计,从而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而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建筑的安全问题以及质量问题。现实中建筑由于质量问题而产生的灾难有很多,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工民建不仅仅不能够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保障,还会阻碍社会发展的进程。
2.2工艺水平有待提高
创新发展的源泉,一直以来我国也坚持“科教兴国”的方针。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指出,我们将继续并且完善社会主义,深化改革。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成为改革发展的核心所在。工民建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数据的计算以及地形地势的勘测等工作,不仅仅是建筑的承载能力,楼层平面的刚度、屋面梁板的配筋等问题都需要精准的计算。而这些设计工作流程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而产生的偏差也会对工民建结构设计造成巨大的困扰[3]。
2.3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技术人员是工民建结构设计的核心,当前的结构设计人员虽然说已经掌握了一定相关的知识,但是由于缺乏实际操作以及对崭新的技术的认识,导致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例如,过于依赖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际情况,导致结构设计不能够满足当前的环境条件,从而使得建筑出现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问题[4]。系统的客观的问题是人类所不能避免的,而主观的问题则可以通过相关的培训来解决。
3工民建结构设计的相关优化策略
3.1优化结构设计流程提高质量与安全性
结构设计包括制作方案、设计结构、设计构件、绘制图纸等过程。每一个工作过程都需要十分精准,才能够设计出最合理的方案。在制定方案时需要根据各方面的条件来判断建筑的可行性。在这个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抛开原有的一些理论概念,对项目的场地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对项目环境的考察为制作方案提供参照数据。而不是通过自己的主观臆测做出错误的判断。在设计结构的过程中,要加强团队的配合,多方面考虑结构设计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团队合作设计结构并优化结构给出最终的方案,从而提高建筑的质量与安全性[5]。
3.2加大人员培养力度,提高其专业性
人为的因素是工民建结构设计能够避免的问题,所以相关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这样才能够更容易适应复杂的工作。另外在工作过程中管理人员要通过团建等形式来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与团队意识。拥有良好的意识才能够更好的利用工艺手段来施展自己的才能。另外,相关行业加强与高校的合作,通过合作增强相关人才的工作经验,使得其在开展实际工作的时候才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3.3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做支撑
工民建结构设计的流程之复杂,计算之精准,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BIM技术的应用解决了这一方面的问题,使得设计的精准度大大提高。BIM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建筑的质量问题。因为利用BIM技术,结构设计者可以将设计好的建筑展现在客户面前。BIM技术使得数据的计算更加精准,因为BIM使用的是三维数据信息计算,使得建筑结构设计中很多不确定的问题都能够变得更加清晰,这样为更有效的防范安全问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另外,BIM可以为设计者提供三维数据信息建模,这样不仅仅解放了人类的双手,提高了设计的效率,也避免了一些设计上的失误。所以说,BIM技术的加入,为工民建结构设计的优化提供了很大的帮助[6]。
结束语
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需求与矛盾也不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这个世界各行各业一直在进行的事业。工民建结构设计对建筑的安全性、质量以及用途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传统的工民建结构设计在新时代之下暴露出了安全问题、质量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或人为或客观,只有解决问题才能够推动工民建结构设计的发展。所以说,从从业人员入手,加大相关人才的培养。从科学技术手段入手,应用新的科学技术,使得设计更加精准高效。从结构设计流程入手,优化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确保将最佳的结构设计呈现给所需要的人。
参考文献
[1]杨闻辉.工民建结构设计的优化措施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9(30):99-100.
[2]刘琳.工民建结构设计的优化措施的探讨[J].居舍,2019(16):103.
[3]任建阳.工民建结构设计的优化措施的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30):65.
[4]程雄林.探析工民建结构设计的优化[J].河南建材,2018(05):40+42.
[5]林波.如何强化工民建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7(11):92-93.
[6]莫建中.浅析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优化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6(12):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