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建筑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过外新闻中依然可以了解到一些建筑存在墙体裂缝、渗水问题、保温效果不好的新闻,这些建筑质量通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居住的舒适性,甚至会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为此,需要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本文从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原因入手,讨论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问题,并分析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问题的解决对策,希望可以提升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人们生活品质。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问题;对策
引言: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建筑的数量在增多、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追求经济在材料管理和工艺使用上存在一些问题,缺乏应有的关注,同时很多的建筑工程存在交叉施工的问题,也对施工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此外,在之后对验收环节的忽视也是导致建筑工程出现不同质量通病的因素,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以下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1.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原因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质量通病主要是对建筑的外观以及实用性而言,道路和桥梁排水不畅、出现裂缝,房屋建筑出现裂缝和渗水问题,具体说来:首先,混凝土裂缝问题,导致裂缝出现的因素主要在于混凝土的材料不达标、配比不合理、温度控制问题、浇筑问题、地基不稳,在建筑的外墙以及室内都会出现裂缝的情况。其次,墙面抹灰空鼓,空鼓这一问题主要是在抹灰的过程中没有对材料进行科学的配比,同时在抹灰的顺序、层数存在关联。最后,室内和外墙的渗漏,不论是外墙还是室内,出现渗漏都将对建筑的美观性造成不利影响,尤其是室内的屋面、地面和墙面漏水,不加以重视会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防渗漏技术利用不当以及防水材料没有有效利用[1]。
2.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问题剖析
2.1工程施工质量
导致建筑出现质量通病的因素中,材料与施工技术是主要因素,这是由于在材料的采购中没有做好相关的检测,导致一些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建筑工程当中,同时施工人员的素质不高,没有按图施工和没有遵守施工工艺也是导致建筑质量不高的关键因素。比如在裂缝问题中,浇筑混凝土楼面和墙体连接部位会由于温度导致混凝土的水平推力加大,在没有采取保护措施的前提下就会出现温度应力裂缝。此外,在平面折弯部位也会由于应力集中出现裂缝。再如伸缩裂缝,在地基处理不科学的基础上,如果施工过程中只考虑到混凝土的强度忽视伸缩缝的设置,可能会导致墙体开裂。还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追赶工期在混凝土强度没达标的情况下就拆模,发导致在硬化过程中出现雷锋问题。
对于墙体抹灰空裂来说,在利用加气块维护施工的过程中,不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操作就会导致梁底和窗口下部的空裂,如果在斜砌后没有利用砂浆添堵裂缝,也会导致梁底出现裂缝。此外,基层的清理不彻底以及表面不够湿润,会导致墙体和抹灰结合效果不好,进而让出现裂缝与空鼓[2]。
2.2工程施工管理不到位
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中,现场管理人员要发挥其作用,对混凝土施工、防渗漏施工加以重视。不过部分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自身管理意识不足,不能及时对施工的问题指出,导致建筑的质量通病出现。尽管目前的施工工艺不断进步,施工材料性能更加优越,但是管理不到位依然会导致诸多的问题。比如施工人员在面对规格和型号复杂的构件时,没有做好检查就安装,这时就需要监管人员发挥出作用。此外,当前的建筑工程施工中还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情况,导致验收缺乏系统的流程,这些问题都要加以重视。
2.3工程设计不合理
设计环节是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该环节需要设计人员对施工材料、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思考,并且需要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的考察。同时,施工图纸必须保证内容完整,体现出关键的信息,并且要做好交底,确保施工人员对施工内容掌握,如果施工图纸存在问题,将会对施工人员造成误导,比如防渗漏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管线进行合理铺设,设计好连接角度,确定使用的管材和构件,如果设计存在问题可以会导致管材的浪费,重复施工也会造成人力成本的增加。
3.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在施工质量管理上主要是对施工材料进行有效管理,具体要点如下:首先,保证对采购环节的有效管理,采购人员要具有良好素质,根据设计方案进行采购,与信誉较好的商家进行合作,做到货比三家,并且施工单位要采取有效的监督方式避免采购人员与供应商相互勾结。其次,组织好材料的供应,配合质监人员进行材料的验收,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最后,施工现场要对材料进行检查,保证材料无破损、变形等问题。在建筑领域中,施工材料费用占到施工总成本的70%,而施工单位的采购人员也会受到利益的吸引。因此,必须要加强制度建设,避免出现徇私舞弊的情况,减少因材料问题导致的质量通病[3]。
3.2加强工程施工的整体管理
从整体管理的角度出发,主要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施工单位需要加强质量管理以及制度建设,对施工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确保施工方案具有规范化的特点。施工单位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根据工程收割机情况确定施工工艺,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要落实责任制,一旦在验收中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从目前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来看,很多的质量通病出现后会及时进行处理,不过在预防措施上还需要加强,对常见的质量通病要加以重视。此外,要保证施工的技术不断提升,在拿到施工图纸后,施工单位要组织技术人员对图纸分析与会审;在完成阶段性施工后,要做好批评定和验收,生成质量评定表,由项目、管理人员签字确认;施工期间要定期对施工情况进行检查,围绕质量通病分析材料和技术问题;在隐蔽工程施工前,要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在项目验收之后,建立人员、技术人员和业主方要对工程进行验收[4]。
3.3消除设计质量问题
设计人员需要对质量问题进行研究,如果设计方案欠妥必要及时停工和方案调整。设计好施工图后对交底工作要重视起来,充分考虑施工管理人员的意见。设计人员不仅要来到现场考察,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对设计规范以及验收标准进行学习,确保设计方案满足投资方的利益。在设计方案中要作出如下规定: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要对各个单体结构的施工流程确定,保证不同单位的有序施工,避免出现施工碰撞问题,以此减少施工通病。此外,要兼顾成本问题,让设计方案的价值得到体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中,任施工单位都把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如果出现不同的质量问题将对施工单位企业形象造成不利影响,所以要消除设计质量问题,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并且做好施工的整体管理,不仅要对施工材料和人员加强管理,还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以此实现我国建筑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军.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分析及防治[J].城市住宅,2019,26(5):197-198.
[2]臧西洋.建筑物抹灰面存在空鼓、裂缝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7):4692.
[3]岳晓慧.简析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24):2341-2341.
[4]肖波.施工质量通病在建筑基础工程的防治对策[J].居舍,2018,(014):P.142-142.
作者简介:李丰田(1976.12-),男,汉族,山东滨州,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