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气象防雷检测工作开展要求及当前的形势变化,注重其常见问题及措施的深入探讨,有利于实现对气象防雷检测成果的科学应用,拓宽其检测工作思路,避免这方面的检测效果受到不利影响。因此,在对气象防雷检测工作方面进行研究时,应对其常见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促使气象防雷检测更具科学性,更好地体现出其检测工作的潜在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有利于丰富气象防雷检测中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气象防雷检测;问题;措施;信息化
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建筑质量与建筑设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随之而来的高层建筑物遭到雷电袭击频频发生,建筑领域防雷技术的设计和安全性能保障成为安全生产重点内容,相关部门对此也足够重视。如何有效避免雷电袭击,许多专家在防雷技术上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对防雷技术不断进行优化和发展,使其更好地应用在建筑物中,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利益。
1气象防雷检测工作概述
在气象防雷检测过程中,为了使相应的检测工作能够落实到位,则需要对其相关内容有所了解。具体包括:(1)在良好的检测工作机制、工作方式等要素的配合作用下,有利于增强气象防雷检测效果,丰富其检测工作开展中的技术内涵;(2)通过对气象防雷检测工作功能特性及高效开展要求的综合考虑,有利于获取到利用价值良好的检测成果,确保气象防雷检测有效性;(3)从设备选用、人员优化配置等方面入手,可使气象防雷检测工作开展更加科学、高效,为相应工作目标的实现提供专业保障。
2气象防雷技术现状
2.1雷电防御重要性
自然灾害无法避免,预防和降低自然灾害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1]。减少自然灾害,提升人们生活质量,保持社会秩序稳定,是气象防雷工作的重中之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对雷电进行很好的预防与预测,我国通过培养和引进人才已在雷电防御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气象防雷技术使传统防雷技术的应用发生了转变,特别是在智能建筑防雷系统中的应用。通过气象防雷技术,不仅可以有效避免雷电对生活环境的侵害,还可以有效保障社会利益。
2.2气象防雷技术
目前,气象防雷技术一般分为3个部分:直击雷防护、公共接地、防护类感应。直击雷防护主要是利用气象观测传感器,统计与分析发生直击雷时各种类型的信息数据,弄清直击雷特点,进而正确修改防雷参数。公共接地主要是指公共接地设备,它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其他金属设施受到雷击的影响和损害,进而有效提升气象防雷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防护类感应,主要是把较为敏感的设备作为对象来实施防雷工作,避免这些设备遭受到雷击的伤害。
2.3雷电防御策略
在应用气象防雷技术时,提升防雷检测的覆盖率非常重要。首先,需要不断完善防雷检测的考核指标[2]。为了提升气象防雷技术对雷电预测的准确性,需要搜集高层建筑的雷电防护或者是特殊场所的气象防雷信息,保证雷电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提升防雷检测的考核指标可以使搜集的信息质量更好,并且还有助于使用信息的人员进行准确充分的决策。其次,定期培训气象防雷技术人员。把培训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培训结果纳入到考核指标体系中,使工作人员对防雷技术的应用以及搜集雷电信息的重要性有所了解。经过培训,可以有效提升人员的专业技能,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出现较大的损失。最后,注重日常常规检查。对所有设施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查,保证其都处于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只有这样,才可以在雷电发生之前和雷电发生时,保证信息处理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和完成。
3气象防雷检测工作常见问题
3.1防雷检测概念认识不清
人们对雷电灾害的认识是片面的,导致了对雷电灾害的有效预防失败。通常,工作人员只安装避雷针、防静电接地设施等措施进行防雷检测,但防雷检测不仅包括这些,而防雷装置的维护也是防雷检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一套完整的防雷设施安全评估检测设备也应立足专业化的角度,确保各项防雷检测工作的顺利实施。
3.2反向防雷检测技术
作为气象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气象防雷检测对检测技术水平提出了严格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被广泛应用于防雷工作中。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防雷检测技术还略显滞后,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气象防雷检测工作的准确性,也给当地气象部门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3.3防雷检测技术的优化升级
传统的气象雷电探测技术在检测、运行和后续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满足新时期气象局的实际发展需要,特别是基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目前,世界各国都认识到雷电探测技术的重要性,正在研究如何优化雷电探测技术。而我国相关气象局应积极吸收国外的工作流程,根据不同区域地形的特点,设置不同的防雷方法和检测方法。技术人员必须了解不同的雷电探测方法是不同的。例如,对于新疆来说,更常见的雷害事故就是直击雷问题。易受雷击的地点主要是空旷地带的高楼、输电线路,甚至一些存在故障的防雷装置。防雷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吸收雷电的强电压,并通过相应的通道分散电压,避免危险问题。因此,在防雷检测技术的优化升级中,需要重点优化防雷设备的使用功能和使用寿命。一旦遇到雷击风险,可以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3.4完善相关监督管理机制
建立监督管理机制的目的是规范日常员工在气象防雷检测环节的工作态度,以及实际工作过程是否规范。传统的管理机制已经不能体现管理工作的价值。因此,气象局管理部门必须认识到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引进的检测装置和防雷设备,要检查相关设备的质量是否能满足使用要求,避免经济浪费。在这里,我们可以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建立奖惩制度,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达到提高员工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的目的。此外,在实际的雷电探测工作中,严禁技术人员单独进行探测工作。必须设置2-3人,确保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的安全。
3.5其他方面的常见问题
(1)识别问题。气象防雷检测中,工作人员首先必须对雷电灾害有着一定的了解。如果缺乏知识储备,将难以实施后续的检测工作计划。实践中因部分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对雷电探测器使用、雷电灾害有效识别等了解不全面,使得气象防雷检测不够科学,间接地降低了其检测工作效率,影响着相应生产活动开展中的安全性。
(2)检测系统方面的问题。由于对信息技术引入及应用、检测设备科学选用等考虑不充分,致使气象防雷检测系统功能不够完善,无形之中降低了其检测工作开展中的技术水平,相应的工作计划实施方面缺乏技术保障。同时,当防雷检测系统应用问题发生率加大时,会使雷电灾害预防效果不佳,也会对气象防雷检测工作质量产生潜在威胁。
4提升气象防雷检测工作水平的相关措施
在了解气象防雷检测工作常见问题的基础上,为了使其工作水平能够不断提升,则需要考虑相应处理措施的配合使用。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4.1加大防雷检测技术研究力度
结合气象防雷检测工作状况及要求,为了使其在未来实践中的工作水平能够保持在更高的层面上,增加防雷检测的技术含量,则需要不断加大其检测技术的研究力度,获取应用价值良好的检测成果进行科学应对。在此期间,应做到:(1)充分考虑雷电的自身特性及气象防雷检测技术的应用价值,从适用性增强、技术内涵不断丰富等方面入手,积极开展这类检测技术研究工作,并从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这两方面入手,逐渐加大防雷检测技术研究力度,促使其在实践应用中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为气象防雷检测工作水平提升提供技术支持;(2)在良好的防雷检测技术作用下,能够为气象防雷检测工作计划高效实施提供技术保障,为其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打下基础。
4.2深入理解防雷检测性质
为了增强雷电灾害预防效果、全面提升气象防雷检测工作水平,也需要对其检测性质有着更深的理解,进而使相应的工作开展能够达到预期效果。在此期间,应做到:(1)积极开展专业培训活动,实施好激励与责任机制,实现对检测人员综合素质的科学培养,提高他们对气象防雷检测工作高效开展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加深对其检测性质的理解,不断提升防雷检测工作开展中的专业化水平;(2)当检测人员对防雷检测性质有着更多的了解后,可使其检测工作开展更具专业性,有利于拓宽气象防雷检测工作思路,给予其工作水平提升更多支持。
4.3采用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
增强气象防雷科普的吸引力,重在丰富内容、形式多样、公众喜闻乐见。要从发宣传单、摆科普展板、办知识讲座等传统宣传形式,拓展到电视、手机短信、微博、微信、抖音动漫游戏等新型传播媒体;要针对性地向公众介绍雷电灾害基本知识、防雷基本常识和避险自救互救基本技能;要增强活力感,保持新鲜感。既可以请市民走进气象局参观,了解雷暴、闪电等相关知识,也可以让气象科普志愿者走向社区、学校、企业、乡村,开展科普活动与群众互动;可以将气象台、科技馆联合起来,举办气象亲子DIY活动;也可以将气象防雷科普知识制作成动漫小视频,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通俗易懂。如果活动有新意,并找准公众的兴趣点,将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科普效果。
4.4强化气象防雷意识
(1)要转变领导及管理部门人员的思想理念,通过专业讲座、论坛会,让其明确农业气象防雷研究工作的要点及作用,加大对气象防雷的关注力度;(2)开展气象防雷知识讲座和培训,深化工作人员的气象防雷意识,也可通过新闻媒体、电台等宣传渠道对气象灾情进行广播,提前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危险发生。
4.5规范工作体系
工作体系的规范能够确保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对农业气象防雷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工作体系规范管理上,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对技术及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予以管理和约束,加深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明确农业气象防雷研究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要促使工作人员按照现有的规章制度有序开展气象防雷研究工作,并对各工作环节进行严格把控,注重防雷数据监测的准确性、可靠性,减少失误或偏差带来的影响,提高工作质量。
4.6建设专业人才队伍
建设一支专业的防雷检测人才队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员工管理制度,完善员工管理制度,保证对人才装备的有效监管。还要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和奖惩制度,调整员工结构,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为确保所有气象防雷检测设备正常运行,有关部门必须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并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一旦设备发生故障,必须及时处理。这不仅可以保证气体防雷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可以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4.7其他方面的措施
在处理气象防雷检测常见问题、提升其工作水平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不同措施的配合使用:(1)充分发挥专业能力出色、基本素质良好的气象防雷检测人员的专业优势,实现对雷电灾害的有效设备,并在性能可靠的检测设备支持下,提升防雷检测工作水平;(2)注重对信息技术、检测设备及计算机网络等要素的整合利用,构建好功能强大的气象防雷检测系统,为其检测工作水平的持续提升提供技术支持;(3)将精细化及创新理念渗透到气象防雷检测工作机制形成中,为其工作高效开展提供科学指导,进而达到检测工作水平提升的目的。同时,应对检测技术支持下的防雷检测效果是否明显进行充分考虑,丰富其检测目标实现中所需的技术手段。
5气象防雷技术的发展前景
5.1气象防雷技术预报更准确
雷电灾害发生时间短,具有突发性的特点。灾后很难制止这种紧急情况。因此,有必要智能加强雷电灾害预警,有效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进而大大减少雷电对人和社会造成的损失和伤害。在气象防雷技术中,雷电预警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未来的发展中,雷电预警技术需要成为关键内容。气象防雷技术不受现有成果的束缚。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进步,吸取以往的成果和经验,认真分析总结,为气象防雷技术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5.2持续创新雷电预报管理模式
对于雷电预报来说,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它能给雷电预报带来积极的影响。因此,为了有效提高探测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有必要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和改革气象防雷技术管理模式。摒弃传统管理模式的落后部分,学习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实行统一规划,积极推行岗位责任制。此外,还要促进相关人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切实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3防雷技术的智能化发展
防雷主要分为外部防雷、内部防雷和综合防雷三部分。防雷系统设置在外部位置后,可以分散电流。当有雷击时,瞬间会有很强的电流,这就很难有效控制。外设防雷设施后,可将影响降到最低。室内设置防雷设施,可以有效地减少雷击造成的危害。虽然许多高层建筑都安装了避雷针,但它们很容易干扰周围的电子设备。为此,我们可以尝试设置屏蔽装置,以实现电流分类,保证建筑物电感不受干扰。另外,目前常见的高层建筑也具有智能化的特点,这使得网络防雷系统的应用率提高。早期的防雷装置在遇到高压电流时容易烧毁。因此,通过网络防雷的应用,可以提前进行预测,进而提高防雷效果。
5.4防雷技术在电子工业中的应用
随着通信行业的发展,监控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是,应该注意的是,这些设备是在闪电天气下容易发生故障的导体。这些器件的内部结构主要是集成的,所以对外部雷电的耐受性是相对不同的。一旦损坏,其使用寿命必然缩短,数据也会丢失。如果情况非常严重,甚至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瘫痪。因此,不仅要安装避雷器,还要增设视频和信号避雷器,以减少雷击造成的危害,提高其安全性。
结论
气象局必须要意识到气象防雷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并明确具体的工作流程。做好防雷意识的宣传工作,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素质,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规范工作流程。分配好每位员工的工作内容,注重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气象防雷检测工作还需要有高新技术的支持。这需要气象局加大资金技术投入进行创新研究工作,不断优化防雷检测的技术手段,提高检测效率,保证检测工作的质量,有效消除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苏铁柱.气象防雷检测工作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黑龙江科学,2017,8(19):56-57.
[2]李志勤,王军.浅谈气象防雷检测工作常见的问题及措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8):292.
[3]傅润润.气象防雷检测工作常见问题及措施[J].南方农业,2018,9(21):218.
[4]张益瑞.气象防雷检测工作常见问题及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8,11(21):101.
[5]刘子荣.气象防雷检测工作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南方农机,2018,49(16):192.
[6]晏君,王万超.气象防雷检测工作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南方农业,2019(2):115.
[7]赵天雷,赵长峰.气象防雷检测工作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黑龙江气象,2018,35(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