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小学语文的教学基础,汉字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通过识字教学,能够有效的弘扬传统文化。因此将文化渗中于识字教学中,能够极大程度的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而对于识字教学过程,应当根据汉字的结构规律、学生的心里特征以及汉字的图形等对文化进行渗透。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之中的文化渗透方式进行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识字教学;文化渗透;小学语文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汉字从最原始的象形字到如今的书写体,已经有着六千多年的历史,而其中独特的音韵声调和形象的字形结构都充分的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1]。对于语文识字教学,通过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能够使学生对汉民族文化形态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并极大程度的弘扬了传统文化。
一、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现状
(一)重读音,轻形义
对于语文识字教学,应当注重形和义的结合,使学生不仅能够有美观的书写,还能够对其含义有深刻的领悟。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不少教学仅仅是通过黑板、小卡片等方式带领学生学习读音,而对于汉字的含义却一笔带过,使得学生只能够读其音而不能够知其意[2]。除此之外,不少学生对于一些形式的偏旁部首混淆不清,比如“礻”和“衤”,对此教师应当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了解“礻”和祭祀有关,“衤”和衣服有关,并例举出“社”“祝”以及“袍”“袄”等相关汉字,让学生能够对其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重结构,轻形义
对于识字教学,不少教师往往只是将汉字进行笔画或者结构的拆解,从而使学生掌握汉字的结构笔画,对于字的含义却没有太多的了解。比如对于“休”字,部分教师就会将其进行左右拆分,让学生记忆“休”字是由左右结构构成,左边是“亻”,右边是“木”,通过这种枯燥的记忆,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教学效率大幅度下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其形义,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人依靠在树下的图像,然后告诉学生人靠着树休息就是“休”,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汉字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二、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文化渗透的意义
(一)提高教学质量
部分教师对于汉字的教学更加注重汉字的形体结构,从而对于学生的教学更加注重死记硬背,而这种教学方法往往教学质量不高[3]。在识字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习汉字,还能够使学生对古典故事有所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减少错别字
在学生学习汉字的过程中,错别字的出现屡见不鲜,而在其中融入传统文化,能够极大程度的减少学生错别字出现的情况。例如对于“墨守成规”与“默守成规”,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典故,使学生能够知道“墨”指的是战国时期的“墨翟”,从而使学生对该字和词产生深刻的印象,今后能够有效的对其进行区分,极大程度的降低了错别字的出现频率。
三、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文化渗透策略
(一)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法
对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形式多样的汉语言文学的穿插能够有效的加快小学生对于汉字的掌握速度,使其能够更加灵活的使用汉字。在我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诗歌、小说、散文等多种汉语言文学形式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4]。因此教师通过在识字教学中应用这些表现形式,不仅能够有效的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得以提高,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汉字的理解,使其能够对汉字的独特魅力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对于书写较为困难的汉字,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通过编歌谣的形式将其进行简化,从而在提高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加深学生对该字的影响。比如对于“翻”字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小米人,梳着斜辫子,坐在田野上,学习又学习”的歌谣来教学,不仅简单方便,还生动活泼。
(二)穿插更多的古典故事
对于每一个汉字,基本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故事背景。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识字教学,应当对这一点予以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穿插古典文化知识,从而使学生学习汉字的效果大大提高,极大程度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对于“墨”字的教学,教师应当对该字的产生背景进行讲述,在古玺文之中,“墨”分为上“黑”下“土”,这就表明墨汁是通过黑灰制作而成,而在之后的演变过程中,“墨”的写法逐渐发生了改变,其意义也逐渐得到了延伸,比如在《说文》中有“墨,书墨也”,指出墨为写字绘画用的黑色颜料;而在《国语·吴语》之中有“右军亦如之,皆玄裳、玄旗、黑甲、乌羽之增,望之如墨”,此处泛指为黑色。通过穿插古典故事,不仅能够有效的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能够极大程度的加深学生对于汉字的印象,有效的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使用多种现代教学设备
教师在进行汉字的教学过程当中,有时候会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还不太强,难以对教师的真正意思进行了解,从而出现表达不清的情况,这就会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降低。对此,教师可以通过使用有效的现代教学设备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对于“祭”“祈”等汉字的教学,教师即便对汉字的背景进行讲解,学生也会由于时代太过遥远而很难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对此教师可以将古代有关祭祀的图片或者内容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放映,从而使学生能够直观的了解汉字内容,进行有效的加深学生对于该字的理解,显著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束语: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的学习不仅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还能够有效的弘扬传统文化,使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效的穿插古典故事,从而使小学生对于汉字的理解能力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周艳.汉字文化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20(2):35-36.
[2]付诣弦.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可行性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2):726-727.
[3]周筱,马进.汉字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实境遇与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35(12):39-43.
[4]秦玉足.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文化渗透探讨[J].中外交流,2019,26(47):248.
[5]孙学林.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探究[J].新课程·上旬,2019(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