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作出了一定贡献。但与发展目标相比,与先进省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很有必要进一步找准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理清发展思路。
一、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经济新常态下,新兴业态正处在高速发展期,呈现多业态聚合、信息技术做引擎的特点,促进更广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蓬勃发展,有力支撑着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而新兴业态发展不足已成为制约河北省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第一短板。河北省文化企业目前整体规模小、实力不强,省级文化企业总资产规模小,只有河北出版传媒集团一家文化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河北文化市场体系也不够健全。在促进文化消费方面,我省文化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大型文化卖场的欠缺,制约着文化消费水平。近年来,河北培育了吴桥杂技、曲阳石雕、金音乐器、中华好诗词、特博会、茶博会、动漫节等品牌,但总体上看,品牌运营效果不理想,产业链条短,带动力、影响力较小。
二、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地方的领导同志仍然认为发展文化产业是一项软指标,尚没有认识到文化产业对探索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的重要意义,没有放到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的重要位置来抓,发展思路不清晰,工作措施不得力。一些地方小成即满、小进即安,不求大发展、不会大发展。有些部门齐抓共促文化产业发展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工作合力还没有形成。
(二)创新力度不够
河北省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创新不足造成的,主要是文化体制机制、政策法规等方面创新不足,不能充分释放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阻碍了发展环境的优化,制约着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导致文化产业领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和成效不够明显。一些企业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欠缺,不能面向市场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难以实现从“河北制造”到“河北创造”“河北智造”跨越。
(三)政策措施落实力度不够
政策措施的生命在于落实,否则就是一纸空文。在落实中央和省出台的有关政策方面,一些地方和部门上情吃不透、下情摸不准,制定的落实措施不接地气,以文件落实文件,影响了扶持产业发展的效果。部分市县对上级的明确要求,有的阴奉阳违搞变通,有的不愿做艰苦细致的工作,致使好政策执行中“变脸走样”。
三、做大做强我省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新兴业态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把数字创意产业纳入《规划》,这是发展新兴业态的又一重大利好。一是加大扶持力度。对大厂影视创意产业基地、石家庄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秦皇岛亿维动漫公司、香河国华影视基地等现有规模大、前景好的项目,要整合相关资源帮助其尽快做大做强。二是抓好“文化+”。推进文化+互联网,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让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活起来,鼓励创造更多体现燕赵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形成有影响力的原创文化品牌。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京张联合举办冬奥会、省旅发大会等机遇,推动文化+旅游、文化+体育,打造一批高端新兴文化旅游业态,壮大全省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三是壮大文化装备制造业。发展文化装备制造业是实现文化科技融合的最佳切入点。要鼓励相关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开拓市场资源,加快推动河北省广播影视专用设备、印刷专用设备、演艺设备、游艺设备、视听产品、玩具乐器制造等行业的提档升级。
(二)培育壮大文化企业
一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发展动能转换。坚持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持续推动我省重点文化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加快省属国有文化企业股份制、公司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其在关键领域和主要行业增强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抓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切实增强宣传文化主阵地实力。二是加快特色小镇和项目建设,促进园区健康发展。引导文化企业加大项目建设力度,鼓励各地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小镇,增强企业发展的潜力和动力。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设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和园区,提升文化产业园区聚集效应;加强扶持指导,推动企业资本化发展。加大对河北省文化企业上市扶持指导力度,开展企业上市辅导培训,设立上市文化企业孵化基金,对上市文化企业给予全方位支持。
(三)搭建文化产业服务平台
一是推动省级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高效运营。学习浙江经验,筛选优质项目,孵化成长性企业,加快投资步伐,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二是推进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建设。由政府主导、省级文化部门主管、国有文化企业控股,加快组建省级文化产权交易所,补齐河北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的短板。三是搭建名优特文化产品电商服务平台。利用长城网、河北广电网、共产党员网等媒体,搭建省级文化产品网上展示展销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文化会展,提升河北省名优特文化产品的品牌价值和美誉度。
(四)加强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程,通过学习考察、集中培训等方式,提高文化企业带头人综合素质。开展文化产业领军人物评选,加大对优秀文化经营管理人员表彰奖励。抓好基层文化干部的培养、教育和交流工作,提高领导干部的文化素养和发展文化产业的能力水平。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向发达地区借智借脑。加强文化企业与省内高校和职业院校的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培育一支大规模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