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本身有较强的抽象性,而且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很高要求。而创造性思维则是学生逻辑思维中的重要一环,能够体现出高中物理教学的创新特色与成效。基于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物理课堂的灌输式教学,进而转向启发与自主探究并重的新型教学模式,以创造性思维培养为手段,真正实现高中物理课堂提质增效。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1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现状
第一,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陈旧。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对成绩的重视程度要远远超过对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这是由于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仍然是“填鸭式”理论知识灌输,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演示过程中都是按部就班的操作实验步骤,学生在进行自己演练时也只是在重复教师的实验演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很难理解实验操作的原理,教师没有真正意识到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起到的重要作用。第二,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性。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当的应该是引导者的角色,而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往往充当的都是领导者的角色。教师把物理知识强行灌输给学生,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降低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1充分把握学情,精准实施创造性思维的培育
在教学的开展过程当中,学情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当前的物理教师对于学生的学情把握并不是特别理想。在对学生的学情开展分析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年龄段特点情况,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开展分析。此外,教师还要考虑学生其他方面的一些特征和要素,包括他们在这个阶段的思维习惯以及品质水平,更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兴趣爱好状况,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长,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的实施和开展。在学情差异性的情况之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会存在着不同的特点,教师只有做到充分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才能够更好地精准实施创造思维的培育,针对每一个学生在创造思维层面的缺失进行针对性培育工作的开展。对于传统的物理课堂来说,教学的氛围比较枯燥和单调乏味,因此所产生的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育,能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感受到物理知识所带来的乐趣。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也能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在创造性思维的培育之下,有利于营造课堂的氛围,并且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提升。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考虑教学的需求,在助推学生成长的情况之下,建立起一个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应用一些新型的教学手段,不断满足学生在成长方面所提出来的要求,同时也实现教学的目的。
2.2构建生动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构建富有活力和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以直观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动量定理”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道具,如长短相同的牙签与长短不一的吸管,要求学生将牙签放入吸管,并以尽量相同的力道将其吹出,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吸管越长牙签飞出的距离越远。这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一现象及其发生的原因,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学生讨论与思考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总结概括,并引入动量定理知识,即物体动量的增量是其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的矢量和,也就是说,牙签在吸管中因受到吹气而加速运动,若加速度相同,那么吸管长度越长,受力时间越长,飞出的距离也就越远。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实际体验的过程中产生疑问、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物理知识。
2.3充分利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态度同知识技能的学习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所以高中物理学习要把握物理学史的价值,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难发现,教材每个章节的材料都用小字的形式介绍了同本知识点相关的物理学史方面的知识。教师要合理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形成有效的类比思维,实现自我教育的优良发展。教师要充分为学生讲解这些物理学史的前因和后果,积极为学生的理解和分析做出有效的引导,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体会和了解物理学的具体思想和方法,让物理学习的类比思维不断得到延续和发展。例如,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物理学史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物理发展历史的理解,总结物理规律;还可以预留作业,让学生查阅有关知识的背景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分析,这对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帮助,树立科学的物理学习观,形成大胆想象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意义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正确利用类比思维解决物理学中的问题。
2.4强化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结合内容和学生的能力特点,改变以往教师主导课堂的习惯,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鼓励学生之间合作探究,因为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新课标要求下,高中物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合作探究机会,以此激发物理课堂活力。例如在“宇宙速度”相关内容的讲解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关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路。比如科学家观测到土星光环,教师可以从动力学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土星光环是否是相互连接在一起的物质,他们是否是围绕土星做规律运动的卫星群?从物理学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对于这种开放性的问题,小组合作能够实现不同思维理念的碰撞,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吸取新观点、新见解,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分析能力,这些都是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
2.5完善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强调教师的实验示范与学生的实验操作相结合,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操作则具有更加重要的教学意义。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高中物理教师可以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操作的比重,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灵感。如教师在讲解“牛顿第二定律”时,可以让学生以沙桶和小车为主要实验器材,通过自主进行实验操作的方式,探究为什么只有在满足沙和沙桶的质量要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这一条件时,沙和沙桶的重力才能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在此问题探究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在研究匀变速运动时不需要满足沙和沙桶的质量要远小于小车的质量这一条件呢?”进而引导学生利用相同的实验器材再做一次基于匀变速运动理论背景下的物理实验,从而让学生对两类基于不同原理背景的实验操作条件及相关结论等有更加清晰。
3结束语
总之,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高中物理教学一定要告别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正确认识创新性思维的内涵,并且明确创新性思维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并且不断研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茂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策略探讨[C]..教育理论研究(第九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39.
[2]刘文义.高中物理实验课创新思维培养策略分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10:32-33.
[3]王刚.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分析[J].学周刊,2019,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