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探析高琼丽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5期   作者:高琼丽
[导读] 传统化学教学存在着重教法而轻学法的弊端,致使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
        摘要:传统化学教学存在着重教法而轻学法的弊端,致使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化学教学效率不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方法和技能,教师需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策略探析
        1导言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效率,需要教师不断探索,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2优化教学方法,激活课堂氛围
        初中化学教学常用的方法有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小组实验法、习题练习法等,而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比如,化学用语教学,主要用讲授法;化学实验,要采用演示实验法和学生实验法;而分子、原子和离子结构知识比较抽象,既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形象地模拟微观粒子内部结构及其运动变化状态,使抽象的微观世界变得具体而形象,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学生学习起来会轻松很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环境等,优化和组合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最终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3充分准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其一,钻研教材。一堂课能否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学生的接受能力、课程的难易程度以及教师钻研教材的深度等。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钻研教材的内容为:钻研学生,钻研板书,钻研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如果只是按照教材授课,那么即使学生感觉听懂了,也不会灵活运用知识。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尽量做到全面。例如,在对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进行备课时,教师首先应在备课本上写下反应方程式:2H2O2MnO22H2O+O2↑,并在二氧化锰处打下问号,写下要向学生提出的问题:①为什么二氧化锰没写在反应物的一边,也没有写在生成物的一边,它在反应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②教科书上明确指出它是催化剂,用于加快反应的进行,那是不是所有的催化剂都会加快反应的进行呢?③在所有的反应中二氧化锰都是催化剂吗?④常见的催化剂有哪些?这样,既可以避免枯燥无味的教学,也会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探究式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二,因材施教。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一些有针对性、代表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以便学生掌握知识。例如,讲解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碳酸钙制取二氧化碳时,教师应向学生展示仪器,分析反应原理以及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对于基础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避免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可引导学生将其与稀硝酸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对比,书写碳酸钙与稀硝酸的反应方程式。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效率是指单位时间里课堂教学的效果,是预期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综合反映,也是评价教学优劣的重要指标和整个教学过程运作状态是否良好的重要标志。要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其一,教会学生阅读。教师可通过控制语速,运用不同的语调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多次训练,使学生学会找信息、找关键词。例如,对“在常温下,向200g10%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25g氯化镁,待氯化镁完全溶解后,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发生什么变化”,很多学生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加入的物质是什么,问题又是什么,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答案。其二,教会学生做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当然,并不是让学生想记什么就记什么,而应该记教师语调重的、重复率较高的、教师板书的知识网络提纲及自己常常出错的地方。其三,教会学生听课。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到听课要突出重点,有一定的针对性、目的性,重点听预习之后搞不懂的以及一些陌生的知识点。其四,强化学生记忆。谐音法能把无意义的材料变成有意义的材料,把生疏的材料变成熟悉的材料,从而加强学生记忆。例如,在讲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时,教师可运用谐音法加以概括,即“茶桩定点收利息”,分别对应“查装定点收移熄”。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装反应药品;定:固定反应装置;点:点燃酒精灯;收:收集气体;移:移开导管;熄:熄灭酒精灯。
        5抓住主要特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必须强调学生要抓住主要特征,并以此为主线展开学习,避免机械、盲目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中灵活地运用,已成为化学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其一,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在讲解怎样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合反应时,教师可以课本为基础,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其特征为“多变一”(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形式为A+B→C(CO2+H2O→H2CO3)。学生利用同样的方法很快归纳出分解反应的特征为“一变多”(一种物质生成至少两种物质),形式为D→A+B+C。这样,学生学起来很容易,也能激发学习兴趣。其二,置换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在讲述置换反应的概念时,教师可从反应物的种类和特征上分析,随之归纳其特征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形式为AB+C→AC+B,一般针对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和金属与较弱金属盐溶液的反应:①金属与酸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氢气。②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则金属把盐溶液中的金属置换出来,金属与盐溶液中的酸根离子重新组合成相应的盐。讲述复分解反应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分析种类,得出反应物和生成物为“两种”,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般是酸与盐、碱与盐、碱与酸,本质为“双交换,价不变”,即相互交换成分,价态不发生改变,形式为AB+CD→AD+CB。学生抓住各自的特征,对反应类型的判断就容易了。
        6结语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充分准备、进行学法指导、抓住主要特征、关注实验教学外,还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贾姗姗.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153.
        [2]高宁.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17-218.
        [3]彭措达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分析[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8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汇编.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8:538-540.
        [4]张红叶.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8(15):6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