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化学教学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5期   作者:李航
[导读] 高中阶段,化学学科的知识面更加广泛,知识体系构成更加复杂,且实践操作性也更强
        摘要:高中阶段,化学学科的知识面更加广泛,知识体系构成更加复杂,且实践操作性也更强,在教学中学生的应用能力往往在实验中能够得到较大的提高,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化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化学;科技创新能力
        引言:
        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高中化学教学中,涉及了较多的科技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创新意识,才能将这些科技知识进行转化,同时在实验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一、高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意义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适应了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现代素质教学的理念重在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高二化学教学上承高一基本化学内容,下启高三更深的化学课程,在整个教学段,高二阶段十分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一切有利的教学资源,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技巧。新课标下对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提出了新的概念,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应有的品质和应有的化学应用能力,其中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指标之一,为此,提高学生的化学科技创新能力,是适应了新课标发展要求。另外,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适应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学习中需要的,更是后期工作中需要的,现代社会压力巨大,企业人才竞争激烈,而科技创新能力是工作者在后期工作中的核心技术,在高中就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能为学生的后期发展鉴定坚实的基础,适应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1]。学生在后期发展的过程中,创新能力在核心素养的影响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现状,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都是特别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为学生找到合适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核心视觉下高中化学教学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薄弱点在于创新能力开展的方向的缺失,并不在于学生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的缺少,创新科技活动的开展不是一两次就可以形成的,而是要在平常的化学实际教学中逐渐展开,让学生养成这种创新的思维,在每一次实践中便能够表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高中化学包含的内容多,从基本的周期元素到量子方程,再到实验活动都是来自于生活,虽然说课程抽象不易理解,但是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化学,能够在化学课程中联系到生活实际,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也就会更加透彻,学生便能够在实际的学习中掌握化学应用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


        (一)加强理论渗透,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高中化学教学中有着太多的化学理论知识,其中这些知识就包含着较多的科技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理论知识,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根据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动手实践,设计科技产品,从而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氧化剂和还原剂》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进行试验,学生在掌握了氧化剂的性能后,会对氧化反应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例如玻璃液中会用到氧化剂,以便于加强玻璃的粘性,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从而利用化学理论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学生在掌握了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制作科技产品,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索氧化铝的性能和应用,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2]。
        (二)分析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化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化学实验,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学生在做完实验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强化学生的化学原理认识程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金属制品的防护》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试验,用强酸来腐蚀各种金属,看哪一种金属的强度和稳定性更高,学生在经过实验后,会发现不同单一金属的性能相对来说都不太稳定,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复合金属的性能你们觉得如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已经在此之前掌握了各种金属的特质和性能,可以让学生发挥创新能力,将金属进行假设组合,设计出性能较为稳定的复合金属,学生在进行假设组合以后,教师引入课程内容,给出结论,肯定学生的假想猜测,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肯定[3]。
        (三)加强学科融合,扩展学生创新思维
        俗话说物理、化学、生物一家亲,不分家,说明了这三个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科之间的高效融合,能够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科融合,根据课程内容,引入化学或者物理的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眼界。例如,在学习《饮食中的有机化合》一课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融入一些生物相关知识点,来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班课程涉及饮食中的营养物质和生物学科紧紧相连,无法分割,为了加强学生对课程的深刻了解,教师有必要将人体所需营养的相关的知识进行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会得到启发,眼界会得以拓展[4]。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教师要重视化学理论渗透,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改变教学理念,拓宽教学视角,加强学科融合。
        参考文献
[1]钞婷. 高中化学教学环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分析[J]. 科技风,2019(16):56.
[2]曾文静.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化学教学对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0):13-15.
[3]金国琴,张学礼,夏花英,龚张斌,戴薇薇,康湘萍,郑静,张丽娜. 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生物化学课程建设与实践[J]. 中医教育,2014,33(01):18-20.
[4]田仕,李旭巍,魏明华,熊远禄. 高等院校工科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探究——以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创新能力“金字塔”培养体系为例[J]. 科技创业月刊,2016(04):73-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