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无论是西方先进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着手改革本国的教育,以便更好地适应本国经济的发展。因为,人们普遍地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目前世界各国经济竞争的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是智力,是人才,是广大劳动者的优良素质。于是,各国都把注意力放在本国的教育事业上,都在争先恐后地改革本国的教育。同时,当代教育科学的发展,也要求研究者更深一步地揭示许多教育现象的本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或者对教育现象进行动态分析,以把握住它们的发展趋势。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技术手段的教育技术,正在越来越广泛地渗入到教育科学研究各个领域。
关键词:信息技术;数学教学;课程整合;研究
引言
在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助手,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教育模式及教育手段。有效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向小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将信息技术手段作为学生数学学习及问题有效解决的有利助手,从而有效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投身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
1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1突破数学中的重难点问题
不同的教材单元中存在不同的重难点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这些关键的知识点,推动教学工作有序进行。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让那些过于抽象化的知识变得简单,尤其是在多媒体教学中,使用动态视频演示在某种程度上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另外,在这种立体化的环境下,信息技术还可以有效解决一些关键问题,给予学生最直观的体验,真正优化整个教学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要按照原本的需求,让学生在自我思考和合作研究的基础上,通过PPT的形式扩宽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范围,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素养,真正体现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1.2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对枯燥的内容丧失兴趣。但教学内容中难免会出现一部分比较枯燥的知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有目的地使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小学数学教师使用信息化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能增加趣味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直观地显示教学问题,借助可爱的图片、生动的动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多媒体展示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例如,在教学“图形的运动”时,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展示故宫、鸟巢、水立方等建筑,并分析这些建筑的对称图形特点,然后通过专业软件的平移、旋转等功能,让学生观察图形的运动轨迹。学生对图形的记忆和理解远远高于枯燥的概念。信息技术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及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到有很多数字比他们之前认识的百或千大,再通过讲解,让学生对较大的数据产生一定的认识。随后,教师展示一组图片,展示一些万以内的数字,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数字存在的意义。学生只有从直观的环境中认识到数据的范围很大,并了解到万以内的数字对生活是非常有必要的,才能充分理解数学中这些数字的基本含义。
1.3有利于创新小学数学教学形式
现代信息技术涵盖范围十分广泛,但就教育领域而言,它包含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子交互白板、再现教育、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其中的每一种都是新颖的,可以为数学教学带来积极影响。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新教学形式,使教学形式多样化、信息化。第四,提高教学水平。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工具,提高了数学教学水平,使数学课堂焕然一新。
2小学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
2.1信息技术同教学内容的整合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是以具体化的思维想象为主,对于一些过于抽象的事物还没有形成综合性的认识,但由于其活泼、好动的特性,鲜艳且动态的事物对他们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而信息技术就是将文字、声音和图形等融合在一起,借助清晰的图像可为学生提供一些具备参考价值的信息,有效地改变了以往过于单一的教学内容,让整个课堂氛围活跃起来。例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快速掌握这些知识点,教师如若让学生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会让学生对课堂产生抵触心理。对此,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中的相关视频,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在趣味化的情境中学习知识,从而加深其对乘法口诀的印象,对知识点形成固定化的记忆模式,并熟练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除此之外,还可以创设探究式的教学情境,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形进行演化和变形,便于学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以“平行四边形的计算”为例,教师在讲解面积公式的时候,如若选择以往的教学形式,会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非常生硬且呆板。对此,教师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环节,向学生展示平行四边形向长方形转变的过程,利用自身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最终得出公式:长×高。教师在应用这种教学方法之后,使学生在无形间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并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过程。信息技术同数学课程的有效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突破了一些难点问题。如果是借助传统的手段,教师很难系统地阐释整个图形的转变过程,但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随意变换两端长短,学生在观察动态视频的时候,很容易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变化,真正让整个教学内容“活”了起来,达到双重运用的效果。
2.2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一个生动的、有吸引力的教学开端,对他们学习兴趣的提高,增强主动学习的欲望,无疑是最大的帮助。在“提问题、补条件”时,用动画的效果出示小鸭图,加上音响效果,屏幕上出现了几只活泼可爱的小鸭,“嘎嘎”叫着游过来了。学生们一看立刻提起了精神,信心百倍、兴趣十足地开始了学习。像这样的形式还有很多很多。比如:用小故事配动画效果,引出新课;用动画的小铅笔头、小兔、小香肠等等有趣的图来辅助练习,同时配上音。这样的设计,都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3将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传统教学模式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抽象而复杂的数学问题,很难进行有效解决,学习起来让学生感觉困难压力特别大。而利用当前的先进的信息技术则可以将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化和具体化,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轻松而容易,让学生喜欢数学的学习。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向学生展示丰富具体的感性材料,揭示出内在的联系,引得学生投入到思维之中,帮助学生进行恰当的联想,建立合理正确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作为一项辅助性的教学工具,可以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构建属于自己的认识体系。同时,教师还应增强自身的信息素养和专业能力,主动开辟一些全新的教育途径,创设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顿珠.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应用探究[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1):304.
[2]李志花.巧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教师,2019(24):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