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5期   作者:孙延波
[导读]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
        摘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而且重点强调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合格的综合素质人才,首先必须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因此德育教育非常关键。中学生还没有成年,他们的认知和判断能力都不成熟,容易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此学校必须加强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不能松懈。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德育教育;有效途径
        引言
        现代社会,不管是求学还是求职,品德都是一个最主要的门槛。中学正是许多人面临求学、求职的初级阶段,中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与心理辅导十分必要。大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能将班主任讲的一些做人的道理记在心里并付诸行动。加强班主任德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中学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和现状
        开展德育教育,目的是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对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但能够使他们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等重要的理论思想,还能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自身道德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学生的求知欲非常强烈,但由于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不足,极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需要教师做好指导,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高自身道德素质。所以,中学开展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但目前中学德育教育的实施情况存在很多不足。很多中学教师开展德育教育仍然是理论讲解,进行灌输式的教育,这会导致学生感到枯燥,并出现抗拒情绪,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同时,很多教师没有掌握德育教育技巧,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因此限制了中学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
        2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2.1班主任发挥为师者的表率作用
        当前为了切实提升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首先需要教师发挥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学生是否能够建立良好的思想品德与教师的品德修养和教育能力有着紧密的关系。作为学生中学时代发展中接触的重要角色,中学阶段班主任的品德修养和人格修养对于学生的人格塑造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作为一个班的大家长,班主任不仅肩负着培养学生某一学科学习水平提升的重要任务,相比于科任教师,班主任需要做好一个班级的管理任务,发展健康良好的班级文化。因此,为了切实提升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水平,只有班主任教师以身作则并言行一致,真正带动学生,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心中的表率和楷模。只有这样,中学阶段学生才能有思想品德具体的发展方向,才能真正建立健全符合时代社会发展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主任教师只有自己言行举止正确,才能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起良好的正面影响,促进中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发展,真正发挥中学阶段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中学阶段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目标和要求。
        2.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中学开展德育教育的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发展更加全面。要做到这一点,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每个学生都要做到尊重、信任和关心。在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突出人文关怀,投入真情实感,真诚关心对待每个学生,不能存有个人偏见。班级内的学生,不管成绩好坏,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能区别对待。另外,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不能过度突出师道尊严,使自己处于权威地位,让学生唯命是从,不然就要惩罚,这样就不能形成民主平等的班级氛围。因此班主任要放下自己的威严,主动拉近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真诚的关心学生,做到平等沟通,如果学生提出有益的建议,要认真倾听并做到采纳,以学生为本,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更好的开展德育工作。


        2.2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师生沟通是是他们之间互相干预的关键媒介。校园内的生活占用了中学生与班主任的主要时间,所以学生与班主任会有大量的时间相处。在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应当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来强化影响学生的效果。师生彼此内的优良沟通互动可以在无声无息中干预学生的活动,在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中学班主任应当着重持以真实可靠的态度,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避免隔阂,在情感心理角度的沟通,能够使中学生更加信赖班主任,特别是在中学生会对教师产生厌恶心理的青春叛逆期,能够产生减少厌恶心理的效果,依据学生的心理情况而言,来探究学生目前的德育活动,发现当中出现的问题,有目标地、相应地指导学生的德育活动优化,以加强中学生德育活动的干预。其次,中学班主任必须能够及时地支持与信任学生的德育行为,使得学生更加相信与认可自身的德育活动,这样在遇到德育问题时,学生就可以迅速调整自己的观点,正向主动地改善个人的学习与生活的态度、习惯,使得中学生的品性越来越良好。当中学班主任能够越来越全面地认识学生时,则其就能够越来越迅速地给学生指以引导,能够发现符合客观事实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摒弃与改善自己平常学习生活中的坏习惯与消极的态度,给学生提供相当程度的发展空间。
        2.3协调学生与家长的关系
        常常有大量的争端与资料矛盾出现在学生和家长内,若未妥善处理,则会增加教育学生的难度。比如,某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几乎没有与家长进行过交流,时间长了,家长就会产生孩子总会忤逆他们的想法。在校期间,许多班主任对待学生出现错误或者行为不佳的方法常常是与家长开会或者电话联系两类方法与家长进行交流,若该家访是完美的,那么班主任、家长、学生之间的交流将会得到推动,班主任的德育素质也会得到强化。当下,家长们看重教育但是却不会教育,他们不重视人品却看重分数,同时无视了情感教育等。教师能够频繁参加志愿活动,当面与家长、学生交流,提出实际有用的建议,让他们能够互相认识,处理问题,亲近关系。
        2.4组建坚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当前为了切实提升中学阶段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落实,班主任教师应该对班干部队伍和班级公约进行建立和健全。虽然班主任教师在学生中学阶段陪伴的时间较长,但是也会存在鞭长莫及的情况,因此需要借助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对于班级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想实现真正有效的班级管理,不仅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和教学智慧,还需要班主任教师通过对班级内学生性格的了解建立坚强有力的班级干部队伍。在进行班干部选拔的过程当中,过去较为常见的任命方法包括直接任命法、民主选举法和自由竞选法。随着班主任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水平的逐渐提升,直接任命法出现的几率已经逐渐降低。相比之下最为实用的民主选举法能够让学生自立自主对领头人进行提名和选拔,通过这种方式建立的班级干部队伍能够获得学生的信任和支持,促进班级风气的良好建立。
        结语
        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班主任就要从家长、科任教师、学生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地了去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建立完备的管理体系,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班主任是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力量。班主任在注重教育的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起到带头的作用,关注学生的内心情绪变化,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雯莹.普通高生科任教师参与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19.
        [2]覃春柳.优化班级管理主导德育教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初探[J].学园,2018(28).
        [3]莫亚娟.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解读[J].科技资讯,20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