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极强的学科,要实现学生的思维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逐步过渡,就要设法在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适当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辅助教学,能有效解决学生思维形象性和数学知识抽象性之间的矛盾。笔者从实践入手,尝试寻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适合借助于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来促进学习优化的切入点。
一、通过技术让学生从“看不到”→“看到”。
数学源自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许多内容看似来源于学生生活,但学生却很难直接观察感受得到直接的生活经验。有时,甚至会受生活经验的干扰,影响学习。当遇到这种学生在生活中看不到的内容时,教学中,我们就需要尝试一些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让学生在课堂中能看到。
如,二上的《认识时间》。课前,笔者做了一个前测,发现有近63%的学生能认出8:05的钟面,但解释想法时,因为生活中他们看到的钟面除秒针外,基本是静态的。故他们对分针时针的认识也处于静态。认为分针指向1=5分,2=10分。
不是整时时,能画出时针大致位置的孩子不到10%。多数孩子对于生活中时针的动态走动没感受,误认为几时几分时,时针仍然指向那个数。如画8:30时,时针仍指向8;画6:15时,时针还是指向6。接近整时的时间,更是容易看错。如4:50看成5:50。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缺少了对时针与分针位置变化的整体把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学生缺少分针、时针运动位置变化的生活经验,无法体验时针与分针的位置联动。也就是说,在生活中,孩子无法看见时针跟着分针一起走。这时,就很需要现代技术的介入,变静态观察文本为视频动态演示,让学生看见生活中看不见的现象。
二、通过技术让几何图形内在的关系真实可见。
空间几何是小学数学重要知识板块,其中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是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还有各种基本图形之间的关系、变化,这些不能只靠老师的讲授或凭借学生的想象感知,必须让学生真实可见,才能更好地发展其空间想象能力,这时就非常合适介入一些现代技术手段。
三、通过技术让课堂反馈更简单、快速、及时、全面。
在我们传统的课堂中,由于受班级人数、时间、场地的限制,教师很难在课堂上顾及班级的每一位学生或每一份作业,往往是一些优等生和后进生比较容易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关照,而中间默默无闻的中等生较容易受到忽视。课堂上有时教师只能凭经验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错例,不能及时发现真实的错例资源。而一些先进现代科技设备和技术的引入,可以快速的收集反馈统计,让教师从“凭教学经验”走向“用数据说话”,并作出个性化的分析和评价。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专注辨析每一个孩子的差异性,采取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加以引导,且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如现在课堂上常用的一款软件——希沃助手。让笔者觉得最满意的是它的拍照上传功能,可以直接投影我们需要展示的内容,并且可以在展示的内容上进行及时的批改。在数学课上应用可以大大减少黑板抄题的时间,而且可以实时做点评,对于在几何题目的讲解上,利用画笔我们可以重复的在原图上进行标注,添加辅助线等,相当于利用现代设备替代了原来的粉笔和黑板。而且在几何题目讲解上,对图形可以进行适当的放大和缩小,更加清晰。对于重点的内容也可以利用聚光灯将其凸显出来。笔者使用最多的就是把学生课堂上完成的作业立马通过希沃授课助手传输到电脑上面。教学《三角形的分类》这一课,笔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12个三角形图片让孩子进行分类,并要求在纸上记录分类结果和标准。学生操作中有按边分也可以按角分,如果让每组带着学具放实物投影展示,孩子在拿上去的过程中,分好的三堆纸片又混在了一起,上台重分费时又费力。但通过拍照上传投影在屏幕中,即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也能让孩子在两种分类中找到不同标准的不同结果,老师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达到翻转课堂的效果。在教学《小数简便计算》一课时,由于学生有整数简便计算的知识储备,因此笔者放手让孩子尝试列计算,但在巡视中也发现有的孩子并没有找到数据特点进行简便计算,因此我用两种不同方法同时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孩子们分析比较,孩子们看得一清二楚。当然希沃助手的功能很强大,演示课件笔者觉得如果老师可以离开讲台在课堂上巡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时,还能远程操控PPT,并且能对PPT上的内容进行实时批注,对画面进行放大缩小,那应该算是一件挺炫的事情。如果老师在参与课堂小组合作的时候,需要打开电脑或手机上的一个文件(图片)给学生展示的时候不走到电脑面前,就能控制电脑,就好像老师一直在学生中,而电脑和软件只不过是我们学习时利用的工具而已。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反馈的效率,更增加了课堂讨论的氛围。
四、通过技术丰富课堂,拓宽课堂的边界。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引入,现代技术大大拓展了课堂的时空。各种空中课堂、微课、慕课,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班级授课制。学生可以选择外地甚至外国的老师上课,一位老师也可以同时给上千甚至上万的学生上课。还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师课堂等,课堂的形式也发生了转变。传统课堂上学生跟着老师进度走,有了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学习课程。在视频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选择视频播放的进度 ,快进某些容易的、已经学会的内容,重复播放困难的、没学的内容,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暂停,截屏等操作。当然,将一些现代技术插入我们的课堂,还可以丰富传统课堂。
从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现代技术的引入,确实能助力我们的课堂教学。但是,无论现代技术如何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所有技术的使用,都是为了教育教学服务,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终极目标。现代技术是物,而授课对象是人,还是活泼的孩子,所以教师切不可过份依赖,频于进行技术的操作,被设备牵着鼻子走,忽略了自身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和学生的沟通,忽略了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因以教学需求为导,引入现代技术的使用,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