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活动开展策略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5期   作者:王屹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贯彻落实,对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贯彻落实,对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就要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来切实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也给初中数学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多建议与动力,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创新。基于此,本文就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活动的开展策略进行了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数学 策略
        初中数学的学习依然处于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但是这个阶段却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为以后高等数学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铺垫作用。在这个阶段,学生要了解数学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其中,初中数学的六大核心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想做好初中数学的教育教学,一定要和数学核心素养做出密切的结合。因此,老师们应结合日常教育教学的实践,不断思考结合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一、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問题及影响因素
1.课堂教学沉闷,学生一知半解
初中数学学科从其本身来说,逻辑性、抽象性以及理论性都非常强。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习成绩,依然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也就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进行讲解,而学生只能被动地进行听讲。结果可想而知,学生常常抓不住课堂的重点,对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也是一知半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严重缺乏,只能对数学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因此,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就得不到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初中数学的学习,并且保证学习的效果。而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不再感受到数学学科的枯燥。
2.将数学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老师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意识到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且能够主动的将所教内容和数学核心素养相结合。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思考的知识呈现,应以单元主题式教学设计为抓手,关注整体,发展学生。进行单元主题式教学设计,可以遵循“情境抽象——任务驱动——活动思考——问题解决”这一主线,即基于真实情境下的任务驱动和在数学活动中问题解决,深度学习,深度思考。
老师应该深刻理解教学目标,从目标落实、学生的想法、知识产生与呈现、数学教学本质这几个方面考虑,将三维目标融合,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量的教学目标,真正做到以考促教,以评促学。例如可以从一道中考题出发,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同时以这道题为基础进行变形与思考,让学生充分的理解数学核心素养在题目中的重要作用,再出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能够深入的掌握这些数学核心素养。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活动开展策略
1.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
思考在数学这门学科的日常学习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数学的学习如果缺少了思考这一环节,不论是看知识点还是做题,你都会发现毫无思路,这将会严重的阻碍数学的学习。古往今来,圆周率、微积分等等众多数学知识的发现与拓展处处表现着思考在数学研究学习中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老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讲完知识点可以让学生多做题,多思考,培养思考能力,让学生发现自己思考所得到的知识既能熟练掌握,又能运用自如。例如,老师在讲完一道例题的一种方法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能不能可以用其他方法和知识点来解释这道题目,学生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就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这对解数学题有着巨大帮助。
老师要运用正确的教学技巧,引导学生多思考,让学生发现思考问题的乐趣,发现数学这门学科的巨大魅力,使学生乐于思考,从内心里喜欢思考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此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谨慎的习惯
不认真、不严谨、马虎大意等一直都是数学学习之路上的巨大障碍,要想学好数学,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就要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多找一些具有陷阱的数学题,以此来针对学生不认真、不严谨的坏习惯,让学生认识到认真严谨的重要性。
有些时候,由于情绪紧张也会造成马虎大意的现象,对较容易的题目放松警惕,常在没有看清题目要求的情况下急忙做题,结果答错题,这在考试的时候,经常发生此类现象。对此,老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应试技巧,让学生自己学会调节情绪,遇到问题,冷静的进行分析思考,不要打乱自己的思维过程。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学生逐渐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新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不仅要教会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更好地立足。所以,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就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初中数学的本质以及学科特征,掌握数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自主思考。比如,在学习《直线、射线、线段》这一节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总结出直线、射线以及线段的定义。这样学生才能进行自主思考,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效果。
4.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课堂教学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师生交流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另外,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合作学习也已经成为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所以,在日常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己引导者的作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中,并从中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及时地给予学生教学指导。
5.发掘数学课堂的教学价值
教师在教授学生数学的过程中,不应该仅仅注重于表面知识点的理解上,更是要不断培养他们不断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能自发的去学习数学,在自主学习、探索的过程中积累更加丰富的学习经验,而这些经验都会成为他们学习路上的宝贵财富,能够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授学生“有理數”知识点的时候,不少教师会在教学中反复强调,凡能写成q/p形式的数是有理数,且p不为0,而要想弄懂p为什么不能为0的真实含义,学生必定要经过思考这一过程,在大量的思考,不断的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搞懂问题的本质。
总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新要求了,因此,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以改变目前沉闷单一的教学状态。
参考文献:
[1]李萍萍.新课标背景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途径[J].学周刊,2018(4):35-36.
[2]刘敏.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8(40):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