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5期   作者:王昱
[导读]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方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充裕的资源。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还能提升其道德修养及人格魅力,更能提升其综合素质,为促进我国社会进步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此,文章主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意义及有效措施进行了详细研究。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政教育;具体运用
       
       
        前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立足世界文化的坚实基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既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又能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1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和掌握其思想精华,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能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与成长,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又能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1.1益于弘扬和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当前,大学生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过程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领悟度以及促进全社会形成尊重、学习、践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1.2益于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既涵盖了思想道德和人文社科,又包括了待人接物和价值典范,因此,吸收传统文化的思想实质,向世界展示作为共同思想基础以及道德典范的行为准则,对大学生进行优良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但能够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可以指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1.3益于培养大学生深厚的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思想是一种是经过长期沉积、凝集、升华而形成的共同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因此,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在一起,一方面增强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使个人发展能同国家前途命运炽热相融,另一方面催促了大学生的理性爱国行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遇见的瓶颈
        2.1内容枯燥泛味,不具备创新性
        尽管各高校都开展了许多传统文化活动,但依然有些大学生对基本的中华传统节日的具体内涵都理解不够,对中华历史经典典故知之甚少。目前走进高校校园的中华传统文化明显缺乏好品牌、好故事和好创意,缺乏生动具体的能够体现中华文化魅力的微观实践,缺乏足够多的原创性的文化作品和原创品牌,缺乏审美、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创新活力。因而也就无法通过中华文化的魅力突破不同时代之间的壁垒,无法对大学生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及吸引力。
        2.2师资队伍的传统文化素养亟需增强
        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总体上思想作风以及政治理论素质普遍较高。但是,因为团队根源与目前思政教育内容结构性失去平衡的原因,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业化程度相比,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和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仍有待加强。


        3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3.1注重融入传统文化内容
        融入的传统文化内容,应蕴含正能量的价值理念和人文情怀,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精髓。因此既要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通俗性文化,如书法、美食、剪纸、杂技、武术、戏曲、皮影等,获得大学生的喜爱和关注。还要系统梳理、深度挖掘、全面整合我国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资源,例如我国的各类古籍资料、各类文物、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等,通过整合与包装将那些尚不为人所知的中华文化资源向大学生推广,使大学生逐渐理解并接纳传统文化深层次的内涵与意义。
        3.2注重培养思政师资队伍
        一方面高校应提供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号召思政队伍广泛涉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积极主动的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自身的精神境界、人格品质、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另一方面高校应大力加强思政队伍与传统文化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传统文化的相关性研究,深度挖掘两者之间的联系,引导师资队伍在日常思政工作中将两者融汇贯通,利用传统文化解决日常思政工作中的问题。
        3.3注重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善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它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第三个教室,也是优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前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需要做到如下几点:⑴建立传统的文化教育基地,加强与红色教育基地,书画展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等的联系,以参观、调研等方式使学生获得生动,直观的情感体验,将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和道德观念植入大学生的心灵中,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在社会实践中的深刻理解;⑵创新社会实践形式,社会实践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譬如:组织学生开展主题为传统文化的支教活动,向贫困山区儿童传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达到学习和应用的效果,在实践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4注重融入孔子教育思想,以有效实施德育教育
        孔子教育思想重点在于道德教育,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道德自我教育、修养,注重培养基本人格,同时将其当成其他教育的基础,在评价道德教育方面较严格。讲授知识、培育能力与德育教育相结合,讲的就是融合知识的讲授、能力的培育实施思政素质及道德品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德育是“三观”教育的根基,孔子教育思想中的德育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铺垫,我们可以结合孔子教育思想中有关德育的部分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3.5注重借助传媒力量
        传媒作为高校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其作用不容小觑,它能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科学地、高校的渗透到高校思政教育中。最主要的传媒介质包括:广播、腾讯QQ、微信、电视、报纸等。譬如:定期组织大学生对一些体现民族精神以及革命精神的伟大历史背景的题材电影等进行观看,也可对网络思政工作最关键的工具--“红色网站”进行开展,在“红色网站”内容中,采用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样的方式不但能够促使大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内涵,还能提升大学生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促使大学生自觉承担起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重任。
        结束语:
        简而言之,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团结与繁荣的强大精神力量和思想来源。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蕴含着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积极探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以及精神价值,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
        参考文献:
        [1]曲江滨,张薇.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68-69.
        [2]舒维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5,3.
        [3]刘青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探析[J]. 信息记录材料.2017(07)
        [4]尹春艳.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和策略[J]. 教育观察. 2017(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