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做好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辅助,这对于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导入教育、互动学习、训练探讨和作业布置四个方面对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予以分析,希望能够为落实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教育地位带来支持。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应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做好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已经成为了高中地理学科的主要教育发展目标。从高中地理学科来看,其所有知识都是基于现实生活存在的,这对于生活化教学工作的展开具有一定的助力作用,但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价值并未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教育方法不科学而导致。为了实现高效课堂教学效果的构建,推动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进步,做好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至关重要。
一、课堂导入教育的生活化应用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环节是整个课堂的开端,做好生活化教育在课堂导入环节中的应用,能够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完成对他们的思维引导,这对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工作而言意义重大。例如在进行《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的课堂导入环节,我就先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沙尘暴的视频资料,并针对沙尘暴与学生进行了讨论,实现对他们情感状态的调动。在此基础上,我举出了学生都比较熟悉的“支付宝”软件当中的“蚂蚁森林”案例,通过收集关于蚂蚁森林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观看“蚂蚁森林”团队在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所取得的成绩,让学生可以直观具体的看到地图上黄色沙漠逐渐变绿的过程,由此来提升他们的认知,让他们意识到荒漠化治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他们的课堂学习主动性激发带来支持。
二、课堂互动学习的生活化应用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课堂互动是师生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互动交流和学习的主要环节,做好生活化教育模式在此环节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和记忆,为他们的地理素养构建带来助力支持。但考虑到学生的心智发育需求,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育内容设计时,必须要做好时间、方式的控制,以确保其能够为课堂学习带来良好的支持。
例如在进行《全球气候变化》一课的教学时,我就会举出生活中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案例,让学生通过课堂互动交流、分析得出这些情况的出现与全球气候变暖有直接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会再一次引导他们去进行生活行为的分析,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由此来让他们意识到社会生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以及进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由此做到在完成学生地理知识教育的同时,完成对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
三、课堂训练讨论的生活化应用
课堂训练讨论环节中的生活化应用是以生活为基础进行案例分析的过程,其可以让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进一步了解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价值,由此做到在提升学生地理素养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例如在完成《人口的合理容量》一课的教学后,我就针对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不断扩大的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对他们生活中最普遍的现象的分析,来了解人口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我还会提出“农民工现象”让学生予以讨论,由此来考察他们的课堂学习效果及价值观念水平,并借助讨论来完成对他们的思维引导,让他们能够正确、理性的看待“农民工现象”,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
四、课后作业布置的生活化应用
课后作业的生活化布置是为学生提供进入生活中进行地理知识探究的主要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为他们设计具有针对性且符合学生学习水平的生活化作业,由此来获得最佳的作业布置效果。例如在完成《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节的学习后,我就为他们布置了到生活中去进行绿色食品的研究,让学生去明白到底什么样的食品属于“绿色食品”,哪些食品是“真绿色食品”,又有哪些视频是“假绿色食品”,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辨别生活中的绿色食品,并能够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生命健康意识的构建,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高中地理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
总结:
综上所述,开展以生活为基础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是推动教育改革,培养学生良好素质水平的重要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自己在课堂当中的定位,并能够根据对学生学习需求的了解,为他们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进入到生活中去感受和探索最真实状态的地理知识,由此做到让课堂回归生活,以生活开展教育,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高中地理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为学生的地理素养构建打下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路建强.地理知识点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现路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9(51):181.
[2]陈涛,刘利丹.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索[J].基础教育研究,2019(23):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