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院校是国家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在高职院校中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也要符合职业教育的宗旨和目标。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中,由于一些工作中的不足,使得管理工作效果受到影响。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这些不足的根源,并进行全面改进和完善,使高职学生管理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助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特点;目标
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中,存在着诸如行政痕迹严重、忽视学生个性特点、自主管理水平较低、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等问题,这些问题要从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解决,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机制、明确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建设高素质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等方法,是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更好地实现,也使高职院校发挥更大的人才培养作用。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一)学生管理工作行政痕迹严重
在现阶段的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对于学生的管理,要用使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很多职业院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仍然沿用着行政手段,以行政方式去面对学生管理中的问题,这样做会导致学生管理工作形式僵化,并且难以在高职院校中营造积极的学生范围[1]。行政模式下的学生管理,更注重的是对学生行为方面的约束,而对于学生需求的关注不够,在行政管理中,也难以实现高职院校的学习服务理念和效果,导致学生更多地是在被动接受学校和老师的管理,不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多样化的综合素质。这与新时期的职业教育观念也存在较大差异,去除职业院校学生管理的行政化痕迹,成为职业院校学生工作中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重要方面。
(二)学生管理忽视学生个性特点
职业院校开展学生工作的同时,注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助于更好地挖掘他们的自身潜力,推进学生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从而在走入社会后,更快地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职业院校在学生管理汇总,由于对新时期的学生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不足,从而难以更好地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使得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很多条件与学生实际需求不匹配,不仅影响到职业院校学生工作成效,也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如在职业院校为学生安排设计职业实训内容时,并没有全面去调研和分析学生的自我需求,而是一味地为学生安排不同的实习任务,很多学生在与自身职业期望和个人能力不匹配的实训学习中,提不起兴趣、不愿参与等现象频发,而学校则没有认识到学生这种情况产生的根源,而是以学生管理制度等对学生进行约束甚至惩罚,这样不仅对学生的职业成长没有产生积极的效果,长此以往只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动力[2]。职业院校在学生管理中,应当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需求,并建立更具针对性和面向性的管理,从而为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环境提供全面帮助。
(三)学生自主管理实施水平较低
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实施中,将主要的管理权责都赋予了院校老师,而对于学生自我管理的鼓励和支持不足。高职院校学生的管理,不应当仍然采用原有的强制管理的统一模式。在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中,由于很多学生基础薄弱,本身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如果不能很好地激励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一切仍然依靠职业院校的强制措施才能够进行被动的学习,则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和发展[3]。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仅仅以完成老师和学校所布置的教育任务为目标,学习动能就难以提升,一旦失去了这种被动的推进后,学生将会无法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需求,在面临新的社会竞争中就会落后于人,这样将阻碍学生的终身成长。
(四)学生管理工作忽视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在以职业教育发展为前提的管理实践中,仅仅将国家规定的职业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而对学生全面发展落实不够,这样的职业教育往往过于机械化和模式化,不仅创新性不足,也难以适应新时期的时代发展需要,对于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技能人才无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4]。
在高职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的职业发展过程中,除了技能以外,职业道德、团队合作意识、工匠精神等,都是重要的素质,这些都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应当包括的重要方面。
二、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途径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方面,要构建起科学合理的机制,其中应当包括管理制度、管理形式等方面。在高职院校管理制度当中,要将学生管理与行政管理工作相互分割,学生管理工作避免利用行政手段,而是要从学生管理的特点出发,积极调研和分析现代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去完善和优化学生管理工作[5]。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要从学生的角度和层面开展,同时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共同参与的管理实践当中,这样有助于学校以学生的思维和角度去理解和掌握如何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
(二)明确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还要结合学生工作特点,将学生全面发展和职业素质培养作为首要工作目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应当结合现代社会职业需求以及学生的职业意愿,在管理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理念,并在学生工作实践中,更多地给予学生自由空间,让学生可以充分地表达自身的意愿,并在学生出现学习困境时,与学生共同去分析原因,找到症结所在,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全面帮助学生克服职业学习中的障碍,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鼓励学生、激励学生、推动学生,让高职学生建立起学习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将被动学生转化为主动学习[6]。在明确学生培养目标时,也要注重发掘学生自身的闪光点和优势,激发学生从优势方面去提高职业素质,使高职学生管理更加灵活适用。
(三)建设高素质学生管理工作队伍
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作为保障。学生工作管理队伍,不仅需要包括对学生生活方面予以帮助的辅导员,还有课堂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等。通过优化管理队伍结构,让更多的年轻教师加入到学生工作当中,可以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共同,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思想动态等,从而为更好地开展高职学生管理奠定基础。高职院校还要积极鼓励优秀的学生加入管理队伍,这样可以更好地将学生工作与学生需求结合起来,并能够促进学生自主管理、高效管理,全面发挥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价值。
结束语:
高职院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尤其是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高素质技能人才 的缺口仍然较大,这也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学生管理工作,重视学生管理工作成效,以时代先进性和学生需求Wie导向,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左国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以"仪器分析"课程为例[J].河南教育(职成版),2020,(4):40-43.
[2]丁立刚,王龙,马莉.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22):94-95.
[3]谷世业.新形势下青海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创新发展研究[J].青海交通科技,2019,(2):47-52.
[4]邓宗雪,杨涛.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才智,2019,(4):130.
[5]吴娴.“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J].西部学刊,2019,(14):112-114.
[6]杨婧.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改进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29):249.
作者简介:吴长霖(1989-),男,汉族,福建将乐,本科(学士),研究实习员,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教育管理、学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学生资助工作研究、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