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美术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5期   作者:邹春月
[导读] 美术科目的特点是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思维要活跃,想象力也要丰富,
        关键词:美术教研;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学习兴趣;方法;措施;问题
        引言:
        美术科目的特点是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思维要活跃,想象力也要丰富,这些与教师的科学引导及教学手段有密切联系。合作学习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效率与质量,具体分析如下:

        一、利用小学美术教学,发挥学生创造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能力,让小学生应用他们的儿童语言,没有保留地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示出来。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美术教师,要学会尊重小学生感受美与理解美的方式,尊重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教师要学会给小学生自由,给学生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放开自己的思维束缚,享受美术学习。比如,以童话的小屋作为小学美术教学主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去创造一个自己的童话小屋,一些小学生会画一个空中的小屋,一些小学生会画一个用饼干做成的小屋等。教师要正确面对小学生的想象与创作结果,从而使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得以体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快速提高。
        二、利用科学课堂评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中实施正确的评价,会给小学生正面的学习力量,让小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找到学习的动力。如果小学生的美术学习结果没有达到教师的预期,教师也不能急于否定与批评学生,而是试着去了解学生的创作思路,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学生的作品。教师的一句表扬,一个积极的眼神,都会改变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情绪,给小学生更多的美术学习力量。教师要理解学生,同时要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
         三.利用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爱好和兴趣是学生最佳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美术有了兴趣和爱好,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小学美术教师在课程讲解中要充分展现美术学科的艺术魅力,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把学生带入美好的艺术乐园。第一,融会贯通,把美术常识与其他学科有效结合起来。要求美术教师自己有很深的文化涵养和知识储备,把美术当成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了解美术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让美术课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第二,息息相关,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制作方法的指导,剩下的手工制作交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这样学生就能创作出无数好的创意礼品,教学效果也会得到大的提升。
        2.营造自由的学习氛围
        自由指的是学生在身体、心理以及思想理念上的放松。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创作能力和思维方式,自由的学习氛围可以让这种思维和创造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只有在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里学习,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创作出有自己特点的作品。所以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自由的创作空间,经常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和看待事物,不要过多干涉学生的创作和思维方式。
        3.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于事物有不同的认知能力,小学美术教师需要充分了解这一点。如果小学美术教师不了解这一点,跟学前班的学生讲什么是素描,学生肯定听得云里雾里、毫无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提供给学生直接的视觉形象。一是提供实物。美术教师要尽可能提供实物让学生欣赏,用物体本身的美感打动学生。二是直观演示。美术教师要自己演示创作,让学生由衷地欣赏和佩服自己的老师。
         四.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存在的问题
        (1)对美术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小学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美术爱好以及美术基础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大多数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美术课程受到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很多美术老师在课堂上很少有充足的备课,对课堂的管理也比较松懈,很少给学生布置练习作业,导致在循环时间较长的教学中,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够牢固。
        (2)教学辅助工具不足
        美术是一门需要一定辅助教学工具的学科。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很多学校并没有给美术课堂提供必要的美术教学辅助用品。尤其是在一些教育费用和资源短缺的学校,老师课堂演示教学所能利用的辅助工具捉襟见肘,学生更不能得到一定的能力提高。再者,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会需要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但是很多学校并没有将多媒体引入美术教学中去,这样不利于生动性课堂的开展。
        (3)缺少一定的竞争机制
        由于在升学考试中,小学美术教学并没有被纳入考试课程中去,很多学校对学生的教学自然而然都缺少了一定的紧促感。小学生的意志力比较薄弱,很多时候并不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老师的督促以及测试是必不可少的。
        2.解决方法
        (1)提高对美术教学的重视
        提高对美术教学的重视,首先应该从思想上进行贯彻,以往小学生对美术课堂的不重视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和潜意识的默认,另外,作为美术老师,应该对课堂加以重视,提前进行备课。

备课可以更好地完善教学内容,将教学在脑海里预演一遍,从而减少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这些点滴的改善与积累,都能很好地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让小学美术课堂得到不断完善和进步。
        (2)提供充足的教学工具
        教学工具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或者是老师,应该给师生提供充足的教学工具。比如,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形成自己的美术喜爱特点,美术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与教学相辅相成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在学习课内知识的同时,能与课外的美术作品进行互相补充,从而完善教学质量和自身审美水平。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很多时候缺乏一定的耐心,老师需要用多媒体去吸引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以更多的激情投入到教学中去。
        (3)制订合适的竞争机制
        虽然小学美术教学还没有纳入升学考试的课程之内,但是作为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应该学会给学生提供一定的竞争压力。再者,老师应该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学生进行测验,让定期的测验不断提高学生对美术课堂的重视与参与。学校还可以组织定期的美术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竞争中提高学生对美术课堂的重视,挖掘学生的美术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改善美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加强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措施
        1.创设一个宽松活跃的学习环境,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好奇心都比较强,他们渴望去探索一切新奇的事物,从而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来创设一个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从而增加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例如,当在学习一些较为简单的美术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简单的将所要学习的内容讲解一次,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来画画,然后由全班学生选出最优秀的几幅画来,最后教师应该给予画画者一定的鼓励,从而更好的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由于受应试制度影响较大,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小学仍然没有一个较强的美术师资队伍,许多美术教师并不是美术专业毕业的,这也是我国小学美术教学质量一直不能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聘请时必须要选择专业的美术教师,另外,在聘请过程中还应该对他们进行考核,最后选出考核成绩优秀的教师来担任美术教师这一职责。
        3.定期举办美术大赛
        为了激发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美术大赛,例如,绘画大赛。教师应该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然后在进行比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去画画,最后由所有评委选出最优秀的几幅画。选出最优秀的几名学生之后,学校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进而更好的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4.教师应该积极组织课外活动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和完善,课外活动已经成为了小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组织课外活动不仅仅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还可以开阔他们的视眼、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找到更多的美术题材。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大自然,选择自己要绘画的题材,根据自己所观察的去绘画,然后在绘画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美术教学在学生的美术学习生涯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小学美术老师要在研究学生和教材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多方面入手,从根本上完善小学美术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活动进行更多的个性化改革,发扬小学美术学科的美育作用,利用美术教学从多个方面启迪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艺术水平与综合素质的提高。
         衷心的感谢各位专家领导的批评指导。
  参考文献:
        [1] “学会创作”小学美术教学模式研究,2009年2月
        [2]周荣利,小议美术课堂教学中的示范教学法[J]科学大众.2009(2):34-36
        [3]洪晓文,谈美术教学的引导问题[J].科技信息.2008(28):12-15
        [4]卢 霞,谈美术教学的开放性[J].科学大众.2008(1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