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教育中双师型教师的优势探究

发表时间:2020/7/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5期   作者:毛舒筱
[导读] 护理中职院校应用双师型教学模式是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
        摘要:护理中职院校应用双师型教学模式是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护理中职院校培养实践型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开展双师型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加临床护理经验,缩短工作后磨合期,提高工作信心;且对教师来说,有利于教师主动了解疾病及治疗、护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体现护理学的专业性与独立性,提高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及临床护理技能,为国家培养专科护理高素质人才。另外,双师型教学模式在护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上更为合理,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临床与教学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中职护理教育;双师型教师;优势探究
前言
        护理学作为我国四项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工程之一,是一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独立学科。中职学校是国家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与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中职护理院校则旨在为国家培养护理专业高素质人才[1]。从护理中职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其职业技能及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临床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关系着病人的身心健康。因此,中职护理教育应将有针对性的护理教育作为教学主体,重视实践教学,关注教师的业务需求,并为学生提供实践相关的医疗卫生单位,以确保培养目标的达成。护理双师型教师指在校为学生教学专业的护理知识,指导学生如何开展临床护理,并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的教师;同时,在某医疗卫生单位,为患者提供高质量临床护理的教师。护理双师型教师职业身份的两重性利于中职护理院校展开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培养具有合格护理知识且有临床护理思维的护理人才[2]。
         一、方法
        在护理中职院校教育目标的引导下,为中专学生选择具有丰富临床护理经验且有丰富护理教育经验的教师担任护理课程的授课及临床见习教师,并依据国家技能型人才培育标准及学校人才培养目的,设计护理教学内容,以确保护理理论能够落实到实践。在分配护理课程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时,以教学目标为指导,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指引,提高临床护理见习与实践在总课程安排中的课时,尽量缩短授课教师护理理论知识教学的课时,并协调护理理论知识与相关见习的时间安排,并尽量由同一授课教师担任见习指导,以便护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衔接[3]。
        另外,学校需落实双师型教学模式,积极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要求双师型教师不断提高临床护理技能水平,丰富临床护理经验,并加强自身护理理论教学的教学方法设计,提高教学能力,并保有学术前瞻性,了解或掌握其专业领域内的新技术,以保持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平衡,保障自身职业技能水平,为学生提供全面、科学、具有前瞻性的护理教学。


         二、效果
        结束此次教学实践后,我校对相关毕业生以及双师型教师展开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20份,回收率100%,发现:其一,参与双师型教学模式学习的毕业生(共58人)与未参与的毕业生(共62人)相比,表示护理信心充足的比率为53.44%(31/58),较为充足的比率为39.65%(23/58),信心率为93.10%,显著高于未参与的毕业生的信心率(68.33%),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发现两组组间构成统计学意义(χ2=11.53,P=0.001<0.05),说明参与了双师型教学模式学习的毕业生进入临床后,磨合期缩短,工作适应度高,临床护理信心显著提高;其二,双师型教师反应,教学能力得到提高,且有效发展了自身临床专科护理技能。
         三、讨论
        本研究观察结果显示,参与双师型教学模式学习的毕业生参与临床护理工作后信心率为93.10%,显著高于未参与毕业生(68.33%)(P<0.05);且参与双师型教学模式的教师表示,其教学能力得到可高效锻炼,且自身临床专科护理技能有一定发展。这表示:
        (1)中职护理教育中,运用双师型教育模式,契合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可突出护理教育的特点,展现护理学的专业与独立性。护理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因此,双师型教育模式,利于中专学生在掌握护理学基础知识上,同时熟练掌握临床上已经总结出的成熟的护理技术与护理进展。同时,加入并合理安排护理实践及其与护理理论的课时配合,让学生到相关医疗卫生单位见习,一方面,便于学生活学活用,将护理理论与临床护理相结合;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增加临床护理经验,工作后快速进入状态,提高工作信心,尽早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2)护理中职院校开展双师型教育模式,利于学校通过安排同一教师负责护理理论教学与见习指导,统筹安排护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便于双师型教师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如双师型教师在教学支气管哮喘时,安排课堂教学1学时,临床实践3学时,通过临床带教方式,将课堂教学关于支气管哮喘的护理重难点进行示范和讲授[4]。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形成临床护理思维。
        (3)护理中职院校运行双师型教育模式,利于教师提高专业护理技能,提高教学水平。双师型教师需同时具备丰富临床护理经验与教学经验,为保障教学质量,教师需主动了解本领域新发展与新技术,不断磨练专科护理技能,以促进自身成长。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结合自身丰富临床护理经验,选择经典护理案例,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独立分析护理问题,锻炼其临床护理思维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能力。
        护理专科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保障护理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不断探讨研究加强护理师资力量的模式与方法,是必然要求。双师型教学模式目前已在护理中职院校中应用较为广泛,但其仍存在教师素质不高、师资能力不足等问题。双师型教学模式不仅利于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临床思维的养成,且有助于我国专科护理人员的培养,还需要各护理中职院校积极努力,发挥其优势作用。
参考文献
[1]曾露.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9):138+140.
[2]徐春丽,王青丽.临床医学“双师型”护理教师队伍“双向”培养模式探索[J].现代医院,2018,190(08):38-40.
[3]郝雪菲,龙轩,周小利,等.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5):131.
[4]艾中平,郑思琳,卢昌碧,等.护理本科生对“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需求的质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8,431(11):2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